刘一止

刘一止

  刘一止(1078~1160)字行简,号太简居士,湖州归安(今浙江湖州)人。宣和三年进士,累官中书舍人、给事中,以敷文阁直学士致仕。为文敏捷,博学多才,其诗为吕本中、陈与义所叹赏。有《苕溪集》。

生平

  刘一止,七岁能文,试太学,有司欲举其兼代官职,一止不就。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监秀州都酒务,迁越州教授、参知政事。高宗建炎四年(1130),详定一司敕令所删定官。

  宋绍兴初,召试馆职,宋高宗大为称赏。绍兴间,历秘书省校书郎,监察御史,起居郎奏事。高宗曾不无自得地说:“朕亲擢也”,在官期间,极陈堂吏、宦官参政之弊,终为人所忌恨,以言事罢,主管台州崇道观。起知袁州,改浙东路提点刑狱。召为中书舍人兼侍讲,迁给事中,又以言事罢,后被罢为提举江州太平观,进敷文阁待制。一止以忤秦桧,两次奉祠,御史中丞何若奏一止迎附李光,傲迈慢上,被削职。秦桧死,召至国门,以病不能拜任,力辞,以敷文阁直学士致仕。绍兴三十年十二月卒,年八十二(此据《行状》,《宋史》本传作八十三)。

  有《苕溪集》五十五卷传世。事见《苕溪集》卷五四《阁学刘公行状》,《宋史》卷三七八有传。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生平

  刘一止,七岁能文,试太学,有司欲举其兼代官职,一止不就。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监秀州都酒务,迁越州教授、参知政事。高宗建炎四年(1130),详定一司敕令所删定官。

  宋绍兴初,召试馆职,宋高宗大为称赏。绍兴间,历秘书省校书郎,监察御史,起居郎奏事。高宗曾不无自得地说:“朕亲擢也”,在官期间,极陈堂吏、宦官参政之弊,终为人所忌恨,以言事罢,主管台州崇道观。起知袁州,改浙东路提点刑狱。召为中书舍人兼侍讲,迁给事中,又以言事罢,后被罢为提举江州太平观,进敷文阁待制。一止以忤秦桧,两次奉祠,御史中丞何若奏一止迎附李光,傲迈慢上,被削职。秦桧死,召至国门,以病不能拜任,力辞,以敷文阁直学士致仕。绍兴三十年十二月卒,年八十二(此据《行状》,《宋史》本传作八十三)。

  有《苕溪集》五十五卷传世。事见《苕溪集》卷五四《阁学刘公行状》,《宋史》卷三七八有传。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著述名录

  刘一止诗,自成一家,吕本中、陈与义读后叹道:“语不自人间来也。”刘一止的词题材广泛,主要包括羁旅行役、纪行咏怀、酬唱离别等方面。他的词作艺术性很强,擅于融情于景,化用前人诗句及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而且语言浅切明畅、工致典雅,给人一种赏心悦目之感。曾以一首《喜迁莺·晓行》词在当时获得“刘晓行“之美誉。著有《类稿》50卷。以清拥万堂《苕溪集》(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朱祖谋跋本(简称朱本)、《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小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存此42首。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作者《刘一止》的诗文
赏析

和峦嶅二子寒食少天色五字 其一

刘一止刘一止 〔宋代〕

雾雨昏不醒,东风晓能酸。我食日不足,宁忧三日寒。

赏析

次韵江西李相君七咏 其三 橘亭

刘一止刘一止 〔宋代〕

种橘洲边何似好,离离丹实斗鲜新。千头岂为封侯比,留得芳香噀后人。

赏析

吴公立承事挽诗一首

刘一止刘一止 〔宋代〕

脱蜕超然不可寻,了知胸次未宏深。智谋谁复如樗里,缓急惟思扣季心。

惊见丹炉无宿火,欲凭辽鹤问遗音。邦人岂识神仙事,竞挽丧车泪满襟。

赏析

葛鲁卿待制挽诗二首 其一

刘一止刘一止 〔宋代〕

先皇隆教育,师席重朝绅。模楷归元礼,纷纶仰大春。

壮图初未究,归意久逾真。丘壑平生事,何人得此身。

赏析

次韵维心赋次律见一亭二首

刘一止刘一止 〔宋代〕

向来金埒与铜山,可是无田未得闲。纸上功名追逸景,镜中心事迫摧颜。

溪云惯作多时别,陇月今迎一个还。始信柯田梨枣地,不令榛棘有遗删。

赏析

次韵无言兄卜筑二首 其一

刘一止刘一止 〔宋代〕

求田问舍岂徒为,晚悟前言不我欺。地占玉杯初应卜,门临苕水宛分枝。

乡关怪客归何早,圣主思贤降不迟。磊落胸中三万字,不应无意拯时危。

赏析

送吴兴太守行十绝句 其一

刘一止刘一止 〔宋代〕

人物中兴第一流,论才应作富民侯。帝怜玉笋班中秀,合付蘋花柳恽洲。

赏析

詹阁学持国挽诗二首 其一

刘一止刘一止 〔宋代〕

元祐崇三舍,词场次第开。两科踰万士,一日见连魁。

圭璧知难售,鹓鸾独晚陪。乱离身已老,不复梦东台。

赏析

题徐次游通判小隐堂二首 其一

刘一止刘一止 〔宋代〕

遮藏得到中兴日,觞咏仍陪小隐仙。曲径画栏春几许,竹花人月四婵娟。

© 2023 积极知识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