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琬

宋琬

  宋琬(1614~1674)清初著名诗人,清八大诗家之一。字玉叔,号荔裳,汉族,莱阳(今属山东)人。顺治四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永平兵仆道、宁绍台道。族子因宿憾,诬其与闻逆谋,下狱三年。久之得白,流寓吴、越间,寻起四川按察使。琬诗入杜、韩之室,与施闰章齐名,有南施北宋之目,又与严沆、施闰章、丁澎等合称为燕台七子,著有《安雅堂集》及《二乡亭词》。

成就

诗作特色
  宋琬诗在清初颇有名,早年在京师吏部任职时,就与给事中严沆、部郎施闰章、丁澎等人经常唱和,名满京师,时有“燕台七子”之称。王士祯《池北偶谈》说:“康熙以来诗人,无出南施北宋之右,宣城施闰章愚山,莱阳宋琬荔裳是也。”又说他后期诗歌,颇得力于杜甫、韩愈、陆游。沈德潜《清诗别裁》说:“宋以雄健磊落胜”。杨际昌在《国朝诗话》卷一中说:“施(施闰章)如良玉之温润而栗,宋如丰城宝剑,时露光气。”宋琬诗很少反映现实之作,内容当然不能和杜甫、陆游相比拟,只是在语言风格上有所仿效而已。他的诗作内容大多抒写个人的穷愁、哀伤,也有一些暗寓故国之思的作品。《听钟鸣》一诗中写道:“听钟鸣,所听非一声;一声才到枕,双泪无纵横。白头老鸟作鬼语,群飞哑哑还相惊。”写的凄惋动人,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他的诗中也有不少揭露封建王朝的黑暗,反映民众的苦难及美好愿望的作品,具有一定的人民性。在《渔家词》一诗中,诗人愤怒地揭露了租吏的凶相与贪婪,反映渔民生活的艰难,读之催人泪下。在《同欧阳令同饮凤凰山下》一诗中写道:“茅茨深处隔烟霞,鸡犬寥寥有数家。寄语武陵仙吏到,莫将征税得桃花。”表达了诗人的美好愿望。
  宋琬的诗在艺术上是有较高造诣的,古体诗和律诗写得尤好。用语奇丽,比喻清新,委婉含蓄,属对工巧,极为时人所推崇。称之为“诗人之雄”,有人赞为“东海之伟人”。与他同时代的金之俊,在为《安雅堂集》所做的序中说:他的诗“其识宏,其虑远,其情长,其气清以厚,其调隽以永,其格严以老,其言确以质,殆有如怀沙远游,屈子悲愤之所感乎。”《庚寅腊月读子美同谷七歌效其体以咏哀》、《写哀》、《狱中对月》、《晨星叹》、《埋忧》、《听钟鸣》、《悲落叶》等为其代表作品。他的诗作以雄浑见长。《安雅堂全集》20卷,其中包括《安雅堂未刻稿》、《入蜀集》、《二乡亭词》以及杂剧《祭皋陶》等。


著述名录
  宋琬一生著述很多,现在能见到的诗有1333首,词165首,文223篇,此外还有赋2篇、剧本一个,均收在《安雅堂集》里。《安雅堂全集》包括《安雅堂未刻稿》《入蜀集》《二乡亭词》以及杂剧《祭皋陶》等。莱阳市图书馆现存《安雅堂集》16卷,其木刻版尚保藏数百片之多。

生平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宋琬生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高祖宋黻,为明代莱阳第一位进士,官至浙江副使,父宋应亨,天启间进士,历任大名府清丰知县、吏部稽勋司郎中,清兵入关后,死守莱阳抗清,城破殉国。


  宋琬自幼聪慧,刻苦好学,应试县、府皆名列榜首。崇祯八年(1635)以高才生充拔贡入京深造。与父宋应亨、兄宋璜,名噪京华。


  崇祯十六年(1643),清兵攻打莱阳城,宋应亨、宋玫组织宋氏族人及乡民抗清,城破殉国。宋琬则以仲兄宋璜任所在杭州,出游吴中在外得免一死,先后流落苏州、杭州、金陵等地,使其有机会进一步接触社会生活,了解平民疾苦。


出仕为官
  顺治三年(1646),清廷开科取士,宋琬乡试亚魁,翌年中进士,授户部河南司主事,后升调吏部稽勋司主事;


  顺治十一年(1654),出任陇西道佥事;


  顺治十八年(1661),宋琬升为浙江按察使司按察使;


  康熙十一年(1672),授四川按察使司按察使。


被诬入狱
  先辈抗清,已为新朝留下不信任的口实。顺治七年(1650),宋琬因其父抗清之事被捕入狱。三个月后平反出狱,官复原职。


  顺治十八年(1661),宋琬升为浙江按察使司按察使。次年春,族侄宋彝秉(又称宋奕炳)因盗窃案发,宋琬长兄宋璠坐视不救,宋彝秉遂诬告宋璠、宋琬与农民起义领袖于乐吾(即于七)通谋造反,致使宋琬及其妻、孥、侄等被逮往京城,再次被捕下狱,关入西曹刑部大牢。后经大司空蒋国柱亲赴莱阳核查,“知其冤,力为申雪”,康熙二年(1663)十一月,清廷以“穷治无迹,证虚不当坐”,将其释放。释放宋琬,主要原因在于康熙帝刚继位,为进一步笼络汉族知识分子,稳定全国的政局。


  第二次冤狱结束后被免官,宋琬在江浙一带生活了八年,直至康熙亲政。期间浙江又起狱案,宋琬又被牵连其中,再度入狱,幸得蒋国柱再施援手,保救得释。


  康熙十一年(1672)投牒自诉,宋琬案情得到昭雪,再次被清廷起用,授四川按察使司按察使。


忧愤而终
  康熙十二年(1673)正月间,宋琬在回莱阳省亲后,不顾身体患病,奉命赴京城朝觐康熙皇帝,时逢吴三桂起兵叛乱,攻陷成都,蜀中妻子儿女陷入叛军之手。京中宋琬闻讯后,惊恐忧郁,以致气塞胸臆,病逝于京都馆舍,时年59岁。

介绍

故居

  宋琬故居位于莱阳市中心大街中部东侧,建于明朝末年。清光绪五年(1879年),莱阳知县茅芳廉为之立碑——“宋荔裳先生故宅”。道光年间故居内设“卢乡书院”,光绪年间为官立小学,后为莱阳中学。1981年烟台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烟台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宋琬故居现为莱阳市博物馆,有房屋46间,占地1054平方米。馆内设革命历史文物展室、宋琬纪念馆、历代名人纪念馆、现代书画展室等。1996年被烟台市人民政府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中心建筑宋琬纪念馆坐北朝南,单层举架式硬山砖木结构,有台明和回廊,起脊仰合瓦,装有正吻垂兽和走兽,双排柱网,梁架前后带穿枋、七檩七椽。梁枋上设架云敦,檐檩下设雕花柁敦,檩枋下设花草楣子和雀替,古香古色,为莱阳地区仅存的一处完整古建筑。纪念馆内陈列宋琬塑像及其著作、手迹、印章、《安雅堂集》木刻板,还有党和国家领导人、著名艺术家的题词。馆内除常年固定展览以外,每年举办各类展览十余次,年接待国内外游客万余人次,取得了极大的社会效益。

作者《宋琬》的诗文
赏析

铜雀台

宋琬宋琬 〔明代〕

三台缥缈郁相望,俯眺中原接太行。凤觜香残歌舞散,鱼鳞瓦冷馆池荒。

漆镫讵有千年焰,穗帐空施入尺床。何似金人汾水上,茂陵风雨泣刘郎。

赏析

清平乐 春怨

宋琬宋琬 〔明代〕

杨花飞雪,荡子心肠铁。恨杀嫦娥圆复缺。不管人间离别。

怕簪碧玉搔头。妆成懒下朱楼。楼上衔泥双燕,呢喃似替人愁。

赏析

鹧鸪天五首 其四

宋琬宋琬 〔明代〕

门外垂杨隐约船,醉来留客大床眠。风前铁笛谁三弄?

壁上雷琴剩一弦。

颜沃若,室萧然。盟欧狎路费周旋。笼中娇鸟歌偏好,辛苦教成十二年。

赏析

蝶恋花 闺中秋月

宋琬宋琬 〔明代〕

恨杀广寒宫里兔。闯入纱窗,无计驱他去。若是嫦娥怜妾苦。

只应长伴愁人住。

无奈团圆才十五。渐渐亏来,做出愁眉妩。说向天边儿女语。

人间薄命侬和汝。

赏析

一剪梅 思家作

宋琬宋琬 〔明代〕

飘泊东南剧可怜。朝采菱船。暮打渔船。愁中看遍好山川。

莺脰湖边。罨画溪边。

问余何日赋归田。说道今年。又是明年。故园消息久茫然。

春燕来前。秋雁来前。

赏析

鹊桥仙 寓园海棠

宋琬宋琬 〔明代〕

东君忒巧,调朱搓粉,绣出红霞几幅。朝来细雨一丝丝,似妃子、温泉初沐。

风前欲语,烟中如睡,只合锦禽双宿。枝闲啼罢不能巢,燕燕说、莺莺无福。

赏析

送别俞眉仙归新安

宋琬宋琬 〔明代〕

古人为吏惜折腰,今人为吏愁吹毛。渭城小邑大如掌,百家杀尽十家逃。

俞侯年少专城居,渭人始得归田庐。郭外行春策病马,壁间退食悬枯鱼。

一朝微中考功法,拙宦违时乃承之。妻儿驴背坐复跌,担囊但有琴书压。

君家旧在黄山曲,武溪千转清如玉。拂衣长啸山水间,回首风尘真仆仆。

五柳门前菊欲黄,布帆高挂蒹葭苍。归去来兮倘相忆,陇雁飞时书数行。

赏析

千秋岁 为吴门袁生题霜哺篇册

宋琬宋琬 〔明代〕

袁生至孝。乡国人争道。身既隐,亲将耄。鸳雏依膝下,瑞映金光草。

五十载慈颜,今日方成笑。

殊有超宗肖。骨相生来好。竹马戏,斑衣导。骅骝驰上苑,圭璧登天庙。

羡只羡重堂,百岁九熊教。

赏析

虞美人 看花作

宋琬宋琬 〔明代〕

朱朱粉粉东风面。一夜开将遍。花神料得是针神。绣出枝枝叶叶一番新。

黄鹂似向风姨诉。莫把花枝妒。赵家姊妹易相嗔。试看南枝如笑北枝颦。

赏析

刀鱼

宋琬宋琬 〔明代〕

银花烂漫委筠筐,铁带吴钩总擅长。千载专诸留侠骨,至今匕箸尚飞霜。

© 2023 积极知识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