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恭尹

陈恭尹

  陈恭尹(1631 ~1700),字元孝,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人。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诗作特色

  陈恭尹的诗前后内容有所不同,然而眷怀故国之思,未尝消释。七言律诗对仗工整,又多巧思,绵丽中仍多哀感苍凉之慨。如“猛士不带剑,威武岂得申?丈夫不报国,终为愚贱人”(《拟古》之三)。“西湖歌舞春无价,南宋楼台暮有云。休恨议和口相国,大江犹得百年分”(《西湖》)。此外如《西湖杂兴》、《虎丘题壁》、《崖门谒三忠祠》、《九日登镇海楼》等篇,也都寄托遥深。五古《感怀》及七古《耕田歌》等篇,则反映了人民所受的苦难。他的诗抒写性情而自成风格,尤擅七律诗,为诗坛所推崇。他提出诗歌贵在创新,求新于性情而不必求新于字句,求妙于立言而不必专斯于解脱的见解,反对盲目崇古与拟古。《三编清代稿钞本》收录有其诗作达54首,多为长诗,主体兼擅,手触肩倚,莫不中音。

参考资料:

1、 0

介绍

生平

  陈恭尹“修髯伟貌,气局深沉”,其父陈邦彦为明末岭南抗清主力,与陈子壮、张家玉一起,被尊为“岭南三忠”。隆武二年(1646)清军陷广州,其父陈邦彦举兵抗清,兵败被俘,被清军寸磔于市,全家除陈恭尹侥幸逃走外均同时遇难。丧亲之痛,延续到陈恭尹晚年,仍无法释怀。他晚号“独漉子”,取自古乐府:“独漉独漉,水深泥触。……父冤不报,欲活何为!”南明时,陈恭尹进朝泣陈其父为国殉难情状,永历帝授以世袭锦衣卫指挥佥事之职。


  其父陈邦彦是明末清初广东抗清斗争的发起人之一,也是一位享有声誉的宿儒。他自小受父亲的思想影响颇深,并在父亲的指教下攻读诗书,擅长写诗作赋。永历元年(1647),他的父亲于战败后被清军俘获并处死,全家除陈恭尹侥幸逃走外均同时遇难。其后,他为报家仇而参加反清斗争,并往返于福建、浙江、江苏等地联系抗清的各地义军。永历十二年(1658),他赴云贵一带欲投奔南明永历帝,未遇,遂返回增城定居。至永历十六年(1662),南明永历帝被清廷俘获处死,陈恭尹中止了联络反清志士的活动,潜居家乡专致读书达十几年之久。其间,与名诗人屈大均结交甚深,并一度与平南王尚可喜有诗词唱酬的交往。永历三十二年(1678),因与尚可喜有旧交而被指涉嫌参与“三藩之乱”遭官府逮捕下狱。被关押半年后始出狱,定居在广州城南。自此后他的意志较消沉,移志于诗词歌赋的创作,与友人结成诗社相互唱和,被时人称为“岭南七子”。陈恭尹的诗尤擅七律诗。他的诗大多以感怀身世,矢志抗清、反映民疾及描述岭南风物为主题。晚年虽多与清廷权贵唱酬,但始终不肯出任新朝的官职。他为其居所取名“独漉堂”,以暗喻家仇未报,匡复之志未灭之意。他的隶书书法为清初独步广东的第一人。遗著有《独漉堂集》。


  南明亡后,陈恭尹定居广州,与友人何衡、何绛、陶窳、梁梿相与砥砺名节,发愤读书,世称“北田五子”。 后“三藩之乱”爆发,屈大均从吴军于桂。陈恭尹与屈相交甚深,又“以名重为时所指目”,永历三十二年(1678),陈恭尹被捕下狱,关押二百日后始得解脱。从此心怀畏惧,壮志渐消,避迹隐居,自称“罗浮布衣”。晚年寄情诗酒,曾与清廷权贵唱酬,曾被梁梿当面叱问“何事而仆仆走风尘?”又被讥讽“可怜一代夷齐志,错认侯门是首阳”。但陈恭尹并非改弦更张,他终其一生仍不仕清。冯奉初在其传记中解释,与权贵唱酬是陈求自保之策:“及得脱,自念身历沧桑,恐终不为世所容,乃筑室羊城之南,以诗文自娱;贵人有折节下交者,无不礼接。“于是冠盖往来,人人得其欢心。议者或疑其前后易辙,不知其避祸既深,迹弥近而心弥苦矣。” 这也是为什么陈恭尹之前自号“半峰”,表示初老山林的志向,晚年把号改为“独漉”,身世之痛反而隐含更深。晚年,陈恭尹在广州育贤坊建小禺山舍,以遗民身份终老。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病逝于广州,葬于市郊祥云岭南麓。

参考资料:

1、 0

生平

人物年表

明崇祯四年(1631)九月二十五日(10月20日),在广东省顺德县出生。


崇祯十六年(1643)(12岁),丧母。


永历元年(1647)(16岁),父陈邦彦抗清战败,被俘获处死。家人或被清兵杀害,或死于战乱;出逃南海弼唐,后被湛粹接到增城新塘。


永历五年至八年(1651-1654)(20-23岁),在福建、江西、浙江、江苏一带,避难,访友,进行反清复明活动。


永历八年(1654)春,增城新塘,与湛粹次女湛银成婚。


永历十二年(1658)(27岁),前往云贵,欲投奔南明永历帝,因清军封锁,行至湖南湘潭,改道北上,转徒湖北、江苏、河南,继续进行复明活动。


永历十三年(1659)(28岁),探听永历帝逃至缅甸,失望返回增城新塘。


永历十五年(1661)(30岁),闻永历帝被俘,携眷隐居顺德羊额。


永历二十二年(1668)(37岁),湛氏夫人病逝。移居增城新塘。


永历三十二年(1678)(47岁),被指涉嫌参与“三藩之乱”,遭官府逮捕下狱,被关押半年多,出狱后定居广州城南。


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四月十三日(5月30日)(69岁),病逝于广州。

参考资料:

1、 0

墓址

《爱莲说》与衡阳的渊源

与合川

与汝城

与衡阳

作者《陈恭尹》的诗文
赏析

徐戢斋父母重修青云桥路喜而有赋二首 其二

陈恭尹陈恭尹 〔清代〕

昔贤经始迹堪寻,架石为桥继自今。驷马翱翔酬壮志,一泓清彻照冰心。

湖堤竟擅香山号,棠树长留召伯阴。胜事千秋能有几,为公披写作新吟。

赏析

送彭拜尧之官柳城

陈恭尹陈恭尹 〔清代〕

不远乡园带印行,东风衔命鹢舟轻。梅花未落归梅岭,柳色相邀到柳城。

千里板舆犹子舍,一庭诗礼似经生。乌蛮山外江如练,勿厌东流彻底清。

赏析

白云庵席上次方芭宇韵

陈恭尹陈恭尹 〔清代〕

当年诗句寄青原,此日逢君在故园。鹏翼未酬庄叟志,鸡鸣空记孟尝门。

酒当深夜酲弥甚,灯近元宵蕊更繁。明月在天谁不仰,千江心印正须论。

赏析

寄西臬唐公

陈恭尹陈恭尹 〔清代〕

西行旌节迥云霄,豸绣今扬汉六条。八桂林中新雨露,九成台上旧箫韶。

萱庭彩服朝长舞,棠树清阴晚不调。黄相重临知有日,拟将竹马俟河桥。

赏析

次和王础尘辛未岁除八首 其八

陈恭尹陈恭尹 〔清代〕

阴阳三食此何时,一月那闻古有斯。雁羽畏炎知北向,斗杓随岁渐东欹。

汉兴近酉年方建,夏厄逢壬历每移。天道即令皆可测,重华不用更陈辞。

赏析

赠毛翀九

陈恭尹陈恭尹 〔清代〕

濯濯英姿迥绝尘,清风于古或堪伦。传诗世有千秋业,脱颖曾先十九人。

燕赵自来闻义侠,岭隅何意驻征轮。还将勾漏丹砂去,归日高堂寿老亲。

赏析

送张振六观察内召

陈恭尹陈恭尹 〔清代〕

玺书隔岁下炎州,九罭歌声不可留。北阙乍回卿士月,南人争送巨川舟。

二年宽政频觞酌,五日清江恋唱酬。见说俸钱俱散尽,归装还典鹔鹴裘。

赏析

赠邵彦升

陈恭尹陈恭尹 〔清代〕

好游通侠是平生,滇楚年年足未停。剖竹旧分秦郡县,下帘还作蜀沈冥。

连城璞玉谁能白,似戟须髯喜尚青。牛斗天边吴越近,秋来同望老人星。

赏析

送刘显之归蜀

陈恭尹陈恭尹 〔清代〕

万里归途已自劳,况闻逾岭是轻舠。灵渠雪浅冬无冻,巫峡春新浪未高。

沃土正须开井亩,海乡犹自想旌旄。浣花溪畔花如锦,净洗团花旧战袍。

赏析

春感十二首次王础尘 其十

陈恭尹陈恭尹 〔清代〕

世间何日不风云,从虎从龙各自分。且就小山名隐士,敢论大树号将军。

诗书本是劳人事,綦缟聊堪乐我贫。莫笑南枝无北向,汉陵松柏气氤氲。

© 2023 积极知识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