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
郦道元 〔南北朝〕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阙 通:缺;重岩 一作:重峦)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溯 同:泝;暮到 一作:暮至)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巘 一作:山献)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落梅风·咏雪
张鸣善 〔元代〕
虞美人·触帘风送景阳钟
顾敻 〔五代〕
浣溪沙·半踏长裾宛约行
孙光宪 〔五代〕
南歌子·岸柳拖烟绿
张泌 〔唐代〕
贺新郎·九日
刘克庄 〔宋代〕
苏幕遮·送春
高鹗 〔清代〕
百字令·宿汉儿村
纳兰性德 〔清代〕
瑞鹤仙·赋梅
辛弃疾 〔宋代〕
念奴娇·洞庭春晚
凤时春(见残梅)
王质 〔唐代〕
摸鱼儿(寿叶制相)
陈允平 〔宋代〕
满路花
西江月
张抡 〔宋代〕
传言玉女
石孝友 〔宋代〕
木兰花慢(寿周耐轩府尹)
邓剡 〔宋代〕
谒金门(宣城鹿鸣宴)
吴泳 〔宋代〕
蓦山溪
毛滂 〔宋代〕
蓦山溪(忆古人诗云“满城风雨近重阳”因成此词)
赵长卿 〔宋代〕
卜算子(春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