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笑苏季子,未足称英俊。雒阳二顷田,不佩六国印。
当世多贤豪,斯言岂足信。于君太学髦,文才冠诸生。
怅然感时危,遂𬒳曼胡缨。乍领射声兵,南都已沦倾。
芒鞋走浙东,千山万水里。饥从猛虎食,暮向鸢巢止。
召对越王宫,虞沙四面起。间道复西来,潜身入吴市。
崎岖赭山渡,迫阨三江垒。七月出云间,苍茫东海湾。
孤帆依北斗,几日到舟山。海水咸如汁,海涛触舟急。
日夜白浪翻,蛟龙为君泣。濒死达关中,关中事不同。
平虞奉降表,虞兵入行宫。途穷复下海,两月愁艨艟。
七闽尽左衽,一身安所容。攀崖更北走,满地皆山戎。
归家二载馀,阔绝无音书。故人久相念,命驾问何如。
君家本华胄,高门遍朱紫。囷仓禾百廛,趋走僮千指。
侍妾裁罗纨,中厨脍鲂鲤。更有龙山园,池亭风景繁。
水声穿北户,花色荫南轩。有琴复有书,足以安丘壑。
身有处士名,不失素封乐。何用轻此生,久试波涛恶。
不辞风波恶,不避干戈患。敝屣弃田园,孤游凌汗漫。
乃知鸿鹄怀,燕雀安能伴。君看张子房,不爱万金家。
身为王者师,名与天壤俱。所贵烈士心,旷然自超卓。
是道何足臧,愿君大其学。异日封侯贵,黄金为带时。
知君心不疑,无使鲁连疑。
顾炎武(1613.7.15-1682.2.15),汉族,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人,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字忠清、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