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翥〔宋代〕
高翥
高翥(1170~1241)初名公弼,后改名翥(音同“著”)。字九万,号菊磵(古同“涧”),余姚(今属浙江)人。游荡江湖,布衣终身。是江南诗派中的重要人物,有“江湖游士”之称。高翥少有奇志,不屑举业,以布衣终身。他游荡江湖,专力于诗,画亦极为出名。晚年贫困潦倒,无一椽半亩,在上林湖畔搭了个简陋的草屋,小仅容身,自署“信天巢”。72岁那年,游淮染疾,死于杭州西湖。与湖山长伴,倒是遂了他的心愿。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及其弟子 〔先秦〕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如梦令·谁伴明窗独坐
向滈 〔宋代〕
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李璟 〔五代〕
六州歌头·题岳鄂王庙
刘过 〔宋代〕
卜算子·风露湿行云
张元干 〔宋代〕
更漏子·烛消红
赵长卿 〔宋代〕
一剪梅·中秋元月
辛弃疾 〔宋代〕
长相思·云一涡
李煜 〔五代〕
浣溪沙·端午
苏轼 〔宋代〕
绛都春(清明)
刘镇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