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宋代〕
包拯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嘉祐六年(1061年),任枢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嘉祐七年(1062年),包拯逝世,年六十四。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后世称其为“包孝肃”。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 ,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
【仙吕】翠裙腰 闺思
朱庭玉 〔元代〕
【双调】胡十八
张养浩 〔元代〕
寿阳曲·江天暮雪
马致远 〔元代〕
虞美人·枕上
毛泽东 〔近现代〕
卜算子·秋晚集杜句吊贾傅
杨冠卿 〔宋代〕
相见欢·花前顾影粼
毛奇龄 〔清代〕
苏幕遮·燎沉香
周邦彦 〔宋代〕
齐天乐·绿芜凋尽台城路
三五七言 / 秋风词
李白 〔唐代〕
南歌子·云鬓裁新绿
苏轼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