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宋代〕
包拯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嘉祐六年(1061年),任枢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嘉祐七年(1062年),包拯逝世,年六十四。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后世称其为“包孝肃”。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 ,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
喜迁莺·晓月堕
李煜 〔五代〕
戏酬皇甫十再劝酒
白居易 〔唐代〕
冬夜示敏巢 时在东都宅。
醉中天·佳人脸上黑痣
白朴 〔元代〕
疑是杨妃在,怎脱马嵬灾?曾与明皇捧砚来,美脸风流杀。叵奈挥毫李白,觑着娇态,洒松烟点破桃腮。
【双调】卖花声_雪儿娇小歌
徐再思 〔元代〕
菩萨蛮·玉盘寸断葱芽嫩
王国维 〔近现代〕
渔歌子·晓风清
顾夐 〔五代〕
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
韦庄 〔唐代〕
浣溪沙·初夏夜饮归
陈继儒 〔明代〕
卜算子·风露湿行云
张元干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