猗嗟我凤生三雏,二雏成立少者殂。为巢抱卵两不易,自挺独立身羁孤。
兄既躬耕浊河岸,弟亦塌翅青云途。儿长女大愿各足,鸡肥酒熟时相呼。
仲氏吹篪埙者伯,兄今六十我半百。敢言意气激隤俗,要使纷纷睹标格。
大梁张路固好手,湖州生绢照眼白。当堂掉臂扫丹墨,倏忽老面开生色。
盘松葳蕤杂花远,云屏石几文茵软。灵芝底出琅玕瓶,蟠桃突磊琉璃椀。
鹤行昂藏疑欲啄,复缀山麋意逾宛。大公乌纱微俯身,中心爱弟爱复亲。
次公氅服青罗巾,傍兄袛顺情性真。壶陈爵设即未举,俨如酬劝言辞谆。
其言伊何怀二人,飘风烈烈吹三秦。衔悽西望道路阻,高丘莽杳狐兔邻。
又如自叙伤夙昔,衰暮安宁思苦辛。季冬十日兄生日,今日天开皎日出。
长裾珠履坐上满,剥羜椎牛酒盈室。此时此图挂之壁,观者嗟咨黯如失。
二公揖逊恰相向,回看乃在画图上。骨法形神各不疑,舆台缉御俱惆怅。
逶迤拂拭诸欲动,展转顾惜嗟宗匠。瓶中梅菊谁致女,倒映芝挑故相荡。
韡灼真回绮席春,芳香解溢金罍鬯。兄今健饭犹廉颇,丹砂我炼寻黄婆。
复闻张生善山水,买绢请扫青嵯峨。嵯峨一扫一千幅,一年一幅南山歌。
李梦阳(1472-1530),字献吉,号空同,汉族,庆阳府安化县(今甘肃省庆城县)人,迁居开封,工书法,得颜真卿笔法,精于古文词,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强调复古,《自书诗》师法颜真卿,结体方整严谨,不拘泥规矩法度,学卷气浓厚。明代中期文学家,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
论者以窃符为信陵君之罪,余以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夫强秦之暴亟矣,今悉兵以临赵,赵必亡。赵,魏之障也。赵亡,则魏且为之后。赵、魏,又楚、燕、齐诸国之障也,赵、魏亡,则楚、燕、齐诸国为之后。天下之势,未有岌岌于此者也。故救赵者,亦以救魏;救一国者,亦以救六国也。窃魏之符以纾魏之患,借一国之师以分六国之灾,夫奚不可者?
然则信陵果无罪乎?曰:又不然也。余所诛者,信陵君之心也。
信陵一公子耳,魏固有王也。赵不请救于王,而谆谆焉请救于信陵,是赵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平原君以婚姻激信陵,而信陵亦自以婚姻之故,欲急救赵,是信陵知有婚姻,不知有王也。其窃符也,非为魏也,非为六国也,为赵焉耳。非为赵也,为一平原君耳。使祸不在赵,而在他国,则虽撤魏之障,撤六国之障,信陵亦必不救。使赵无平原,而平原亦非信陵之姻戚,虽赵亡,信陵亦必不救。则是赵王与社稷之轻重,不能当一平原公子,而魏之兵甲所恃以固其社稷者,只以供信陵君一姻戚之用。幸而战胜,可也,不幸战不胜,为虏于秦,是倾魏国数百年社稷以殉姻戚,吾不知信陵何以谢魏王也。
夫窃符之计,盖出于侯生,而如姬成之也。侯生教公子以窃符,如姬为公子窃符于王之卧内,是二人亦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余以为信陵之自为计,曷若以唇齿之势激谏于王,不听,则以其欲死秦师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必悟矣。侯生为信陵计,曷若见魏王而说之救赵,不听,则以其欲死信陵君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如姬有意于报信陵,曷若乘王之隙而日夜劝之救,不听,则以其欲为公子死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如此,则信陵君不负魏,亦不负赵;二人不负王,亦不负信陵君。何为计不出此?信陵知有婚姻之赵,不知有王。内则幸姬,外则邻国,贱则夷门野人,又皆知有公子,不知有王。则是魏仅有一孤王耳。
呜呼!自世之衰,人皆习于背公死党之行而忘守节奉公之道,有重相而无威君,有私仇而无义愤,如秦人知有穰侯,不知有秦王,虞卿知有布衣之交,不知有赵王,盖君若赘旒久矣。由此言之,信陵之罪,固不专系乎符之窃不窃也。其为魏也,为六国也,纵窃符犹可。其为赵也,为一亲戚也,纵求符于王,而公然得之,亦罪也。
虽然,魏王亦不得无罪也。兵符藏于卧内,信陵亦安得窃之?信陵不忌魏王,而径请之如姬,其素窥魏王之疏也;如姬不忌魏王,而敢于窃符,其素恃魏王之宠也。木朽而蛀生之矣。古者人君持权于上,而内外莫敢不肃。则信陵安得树私交于赵?赵安得私请救于信陵?如姬安得衔信陵之恩?信陵安得卖恩于如姬?履霜之渐,岂一朝一夕也哉!由此言之,不特众人不知有王,王亦自为赘旒也。
故信陵君可以为人臣植党之戒,魏王可以为人君失权之戒。《春秋》书葬原仲、翚帅师。嗟夫!圣人之为虑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