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曾参烹彘

韩非 韩非〔先秦〕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去,她的儿子边跟着她边哭,他的母亲(曾子的妻子)说:“你回去,等我回家后为你杀一头猪。”妻子到集市后回来了,曾子就要抓住一头猪把它杀了,妻子制止他说:“刚才只不过是与小孩子闹着玩儿罢了。”曾子说:“小孩子是不能和他闹着玩儿的。小孩子是不懂事的,是要靠父母而逐步学习的,并听从父母的教诲。如今你欺骗他,是教他学会欺骗。母亲欺骗儿子,做儿子的就不会相信自己的母亲,这不是把孩子教育好该用的办法。”于是就杀了猪把它煮了。

注释
曾子(前505~前432):曾参,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字子舆,被尊称为曾子。性情沉静,举止稳重,为人谨慎,待人谦恭,以孝著称。曾提出"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主张和"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据传以修身为主要内容的《大学》是他的作品。
彘(zhì):猪.
适:到……去
特:只.
非与戏:不可同……开玩笑.
子:你,对对方的尊称.
而:则,就.
非所以成教也:这样做就不能把孩子教育好
烹(pēng):杀.
女:通“汝”,你,你们。
反:通“返”,返回。
止:制止。
曾参:孔子的学生,也叫曾子
特与婴儿戏耳:耳:罢了。
婴儿:小孩子
有知:懂事
曾子之妻之市:之,到
其子随之而泣:之,她,代曾子之妻
妻止之曰:之,他,曾子
今子欺之:之,他,代曾子之子
顾反:回来。反:通“返”,返回。
子:孩子,子女(注意不是特指儿子)
耳:罢了。▲

文言知识

一、通假字

女通汝,你;如“女还”。

反通返,返回;如“顾反为女杀彘”。

二、古今异义

古义:往,到;如“妻适市来”。
今义:适合。


古义:只是;如“特与婴儿戏耳”。
今义:特别,特殊。

学者
古义:学习的人;如“待父母而学者也”。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成教
古义:完成教导,教好;如“非所以成教也”。
今义:“成人教育”的简称。

三、一词多义

⑴huán,动词,回去;如“女还,顾反为女杀彘“。“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⑵huán,动词,交还;如“手自笔录,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
⑶xuán动词,通“旋“,回转,掉转;如“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⑴动词,回来;如“顾反为女杀彘“。
⑵动词,看;如“顾野有麦场“。(《狼》)
⑶动词,拜访;如“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出师表》)


⑴动词,制止,阻止;如“妻止之曰“。“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⑵副词,同“只“,只有;如“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


⑴动词,欺骗;如“今子欺之“。
⑵动词,欺负;如“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⑴名词,儿子,女儿,泛指孩子;如“子而不信其母“。“生以乡人子谒余“。(《送东阳马生序》)
⑵代词,古代对男子的尊称,也用作表敬意的对称词。“今子欺之“。“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两小儿辩日》)


⑴动词,教育;如“是教子欺也“。
⑵动词,使,让 ;如“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


⑴动词,相信;如“子而不信其母“。“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
⑵形容词,诚实;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论战》)


⑴动词,实现,完成;如“非所以成教也“。
⑵动词,成为,形成;如“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狼》)

四、文言句式
1、判断句
⑴“待父母而学者也“中的判断主语“婴儿“省略,“待父母而学者“是判断谓语,“也“帮助判断;该分句可译为“(婴儿)是向父母学习的啊“。
⑵“是教子欺也“中的“是“是判断主语,“教子欺“是判断谓语,“也“帮助判断;该分句可译为“这是教导他欺骗别人啊“。

2、省略句
⑴省略主语
①“顾反为女杀彘“之前省略主语“我“,代曾子的妻子,即“(我)顾反为女杀彘“;该分句可译为“等我回来给你杀猪(吃)“。
②“特与婴儿戏耳“之前省略主语“我“,代曾子的妻子,即“(我)特与婴儿戏耳“;该分句可译为“(我)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

⑵省略宾语
①“婴儿非与戏也“之中,介词“与“之后省略宾语“之“,代“婴儿“,即“婴儿非与(之)戏也“;该分句可译为“孩子不能欺骗啊“。
②“是教子欺也“之中,动词“欺“后面省略宾语“之“,代别人,即“是教子欺(之)也“;该分句可译为“这是教导他欺骗别人啊“。

⑶省略介词
“妻适市来“之中,谓语动词“适“后面省略介词“于“,表示“适“的处所,即“妻适(于)市来“;该分句可译为“妻子从集市回来“。▲

寓意

  曾参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这种教育方法是可取的。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要诚实守信,不能说了做不到和说谎。

  教育子女要注意言传身教不能以欺骗作为手段,做任何事都要说到做到,不能说谎。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这样才能获到他人信任。以后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知道自己所做事情的后果,要为以后着想。以后自己不能做的事情就不能信口雌黄。

韩非

韩非

  韩非子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约公元前281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23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师从荀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猜您喜欢
赏析 注释 译文

北山独酌寄韦六

李白李白 〔唐代〕

巢父将许由,未闻买山隐。
道存迹自高,何惮去人近。
纷吾下兹岭,地闲喧亦泯。
门横群岫开,水凿众泉引。
屏高而在云,窦深莫能准。
川光昼昏凝,林气夕凄紧。
于焉摘朱果,兼得养玄牝。
坐月观宝书,拂霜弄瑶轸。
倾壶事幽酌,顾影还独尽。
念君风尘游,傲尔令自哂。
赏析 注释 译文

曾子不受邑

刘向刘向 〔两汉〕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选自汉·刘向《说苑》)

赏析 注释 译文

小桃红·绍兴于侯索赋

乔吉乔吉 〔元代〕

昼长无事簿书闲,未午衙先散。一郡居民二十万。报平安,秋粮夏税咄嗟儿办。执花纹象简,凭琴堂书案,日日看青山。
赏析 注释 译文

玉楼春·今年花事垂垂过

王国维王国维 〔近现代〕

今年花事垂垂过,明岁花开应更亸。看花终古少年多,只恐少年非属我。
劝君莫厌尊罍大,醉倒且拚花底卧。君看今日树头花,不是去年枝上朵。
赏析

鹧鸪天·上元启醮

张孝祥张孝祥 〔宋代〕

子夜封章扣紫清。五霞光里佩环声。驿传风火龙鸾舞,步入烟霄孔翠迎。
瑶简重,羽衣轻。金童双引到通明。三湘五管同民乐,万岁千秋与帝龄。
赏析 注释 译文

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

陈亮陈亮 〔宋代〕

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倚画阑东。黄昏月,一笛碧云风。
往事已成空。梦魂飞不到,楚王宫。翠绡和泪暗偷封。江南阔,无处觅征鸿。
赏析

东风齐著力(除夕)

胡浩然胡浩然 〔唐代〕

残腊收寒,三阳初转,已换年华。东君律管,迤逦到山家。处处笙簧鼎沸,会佳宴、坐列仙娃。花丛里,金炉满爇,龙麝烟斜。
此景转堪夸。深意祝、寿同福海增加。玉觥满泛,且莫厌流霞。幸有迎春寿酒,银瓶浸、几朵梅花。休辞醉,园林秀色,百草萌牙。
赏析

踏莎行(赠周节推宠姬)

刘镇刘镇 〔宋代〕

兰斛藏香,梅瓶浸玉。炉烟半袅屏山曲。谁烧银烛照黄昏,有人正倚萧萧竹。
白雪歌翻,红牙板促。周郎自是难回目。禁寒不饮告推人,春风吹聚眉尖绿。
赏析

减字木兰花(县斋见梅)

姚述尧姚述尧 〔宋代〕

天寒人静。啸倚胡床闲昼永。春信初回。报道南枝昨夜开。
沈沈庭院。独坐黄昏谁是伴。风过南墙。似觉天宫暗递香。
赏析

好事近(重午前三日)

姚述尧姚述尧 〔宋代〕

梅子欲黄时,霖雨晚来初歇。谁在绿窗深处,把彩丝双结。
浅斟低唱笑相偎,映一团香雪。□指墙头榴火,倩玉郎轻折。
© 2023 积极知识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