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增祥〔清代〕
把瑶函。念家山。十八荔娘红玉酣。味如兰。味如兰。
亲叉镴瓶一瓯春雪甘。
霜林何日红于酒。更将百颗题书后。忆江南。忆江南。
玉破鲈鱼,不如金破柑。
樊增祥
樊增祥(1846—1931)清代官员、文学家。原名樊嘉、又名樊增,字嘉父,别字樊山,号云门,晚号天琴老人,湖北省恩施市六角亭西正街梓潼巷人。光绪进士,历任渭南知县、陕西布政使、护理两江总督。辛亥革命爆发,避居沪上。袁世凯执政时,官参政院参政。曾师事张之洞、李慈铭,为同光派的重要诗人,诗作艳俗,有“樊美人”之称,又擅骈文,死后遗诗三万余首,并著有上百万言的骈文,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高产诗人。著有《樊山全集》。
【越调】斗鹌鹑_风情连夜银
曾瑞 〔元代〕
杂剧·马丹阳三度任风子
马致远 〔元代〕
菩萨蛮·轻鸥欲下春塘浴
赵令畴 〔宋代〕
喜迁莺·霜天秋晓
蔡挺 〔宋代〕
沁园春·梦孚若
刘克庄 〔宋代〕
荷叶杯·五月南塘水满
毛奇龄 〔清代〕
蝶恋花·小院深深门掩亚
欧阳修 〔宋代〕
浪淘沙·一泊沙来一泊去
白居易 〔唐代〕
六州歌头
辛弃疾 〔宋代〕
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苏轼 〔宋代〕
余去岁在东武,作《水调歌头》以寄子由。今年子由相从彭门居百余日,过中秋而去,作此曲以别。余以其语过悲,乃为和之,其意以不早退为戒,以退而相从之乐为慰云耳
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