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觏〔宋代〕
李觏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中吕】喜春来
元好问 〔金朝〕
春宴春盘宜剪三生菜,春燕斜簪七宝钗,春风春酝透人怀。春宴排,齐唱喜春来。梅残玉靥香犹在,柳破金梢眼未开,东风和气满楼台。桃杏折,宜唱喜春来。梅擎残雪芳心奈,柳倚东风望眼开,温柔樽俎小楼台。红袖绕,低唱喜春来。携将玉友寻花寨,看褪梅妆等杏腮,休随刘阮到天台。仙洞窄,且唱喜春来。
三棒鼓声频·题渊明醉归图
曹德 〔元代〕
玉楼春·今年花事垂垂过
王国维 〔近现代〕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柳永 〔宋代〕
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
辛弃疾 〔宋代〕
笛家弄(水际闲行)
王质 〔唐代〕
菩萨蛮
石孝友 〔宋代〕
如梦令(咏梅)
廖行之 〔宋代〕
阮郎归
毛滂 〔宋代〕
夜行船(雨夜泊吴江,明日过垂虹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