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攀龙〔明代〕
分竹穿苔暑自平,披襟小阁坐来清。使君河上浮槎兴,公子夷门结辔情。
自有明珠堪照乘,岂无佳色解倾城。时人若问游梁客,司马相如字长卿。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矛与盾
韩非 〔先秦〕
【双调】清江引_笑靥儿盈盈
乔吉 〔元代〕
寿阳曲·烟寺晚钟
马致远 〔元代〕
解语花·梅花
吴文英 〔宋代〕
减字木兰花·偶检丛纸中
龚自珍 〔清代〕
偶检丛纸中,得花瓣一包,纸背细书辛幼安“更能消几番风雨”一阕,乃是京师悯忠寺海棠花,戊辰暮春所戏为也,泫然得句。
人天无据,被侬留得香魂住。如梦如烟,枝上花开又十年!十年千里,风痕雨点斓斑里。莫怪怜他,身世依然是落花。
贺新郎·睡起流莺语
叶梦得 〔宋代〕
无俗念·灵虚宫梨花词
丘处机 〔宋代〕
水调歌头(饶风岭上见梅)
王质 〔唐代〕
念奴娇(瑞香)
姚述尧 〔宋代〕
念奴娇(上洪帅王予道生辰正月十六日,用东坡韵)
石孝友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