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攀龙〔明代〕
越徼春生戏綵天,风流耆旧楚先贤。青州五马分符日,渭水非熊入梦年。
一自趋庭经术就,还应托乘帝恩悬。即今南极长朝斗,并照明珠北海边。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及其弟子 〔先秦〕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石州慢·薄雨收寒
贺铸 〔宋代〕
归国遥·春欲晚
韦庄 〔唐代〕
眼儿媚·林下闺房世罕俦
纳兰性德 〔清代〕
绿头鸭(七夕)
辛弃疾 〔宋代〕
苏幕遮(送张删定赴召)
王质 〔唐代〕
沁园春(题西宗云山楼)
刘镇 〔宋代〕
浪淘沙令(菊)
王炎 〔宋代〕
秋霁(西湖十咏·平湖秋月)
陈允平 〔宋代〕
醉落魄(咏秋十首)
张抡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