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顺鼎〔清代〕
鱼天始翠。见四尺画篷,和云飘起。桃片压香,倒浸红楼,沉沉地。
斜阳染绿浑如醉。认万古春愁影子。紫萍来往,似寻不到,小桥原位。
重倚。垂杨唤渡,便人语吹过,隔江都细。住在镜中,让与渔娃,闲梳髻。
五湖负了鸳边誓。甚日办诗船行李。十年花样飘零,听莺听水。
易顺鼎
易顺鼎(1858~1920)清末官员、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字实甫、实父、中硕,号忏绮斋、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楚人养狙
刘基 〔明代〕
楚有养狙以为生者,楚人谓之狙公。旦日,必部分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实,赋什一以自奉。或不给,则加鞭箠焉。众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
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与?”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与?”曰:“否也,皆得而取也。”曰:“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言未既,众狙皆寤。
其夕,相与俟狙公之寝,破栅毁柙,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狙公卒馁而死。
郁离子曰:“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者,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未觉也。一旦有开之,其术穷矣”。
卖花声·怀古
张可久 〔元代〕
【正宫】绿幺遍
乔吉 〔元代〕
【中吕】醉高歌过喜春来 题情
贯云石 〔元代〕
春光好·天初暖
欧阳炯 〔五代〕
水调歌头·赋魏方泉望湖楼
吴文英 〔宋代〕
烛影摇红·上元有怀
张抡 〔宋代〕
谒金门·春欲去
施绍莘 〔明代〕
蝶恋花·阅尽天涯离别苦
王国维 〔近现代〕
水调歌头冬至,同行台王子勉中丞,韩君美
白朴 〔元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