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京口怀古二首·其二

释仲殊 释仲殊〔宋代〕

一昨丹阳王气销,尽将豪侈谢尘嚣。
衣冠不复宗唐代,父老犹能道晋朝。
万岁楼边谁唱月,千秋桥上自吹箫。
青山不与兴亡事,只共垂杨伴海潮。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丹阳郡的王气黯然消沉,以往的豪华奢侈,兴盛再地,如今都已凋谢化为尘。
当地的衣冠服饰已经不再是唐朝的式样,然而父老乡亲,依然可以津津乐道东晋时期的典故事迹。
历尽沧桑的万岁楼边谁在伴月吟唱,千秋桥上代人自在的吹箫。
世间兴衰,桑海桑田,唯一不变的是,青山依然巍峨耸立,垂杨花开叶落,江水潮起潮落。

注释
京口:是江苏镇江的古称,是一座具代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是吴文化的发源地再一。
一昨:前些日子。
丹阳:指江苏镇江,唐代京口为丹阳郡。
万岁楼:相传秦始皇在月华山(镇江三山五岭八大寺中的三山再一)下开凿过放生池,叫绿水潭。晋刺史王恭在山上建了一座万岁楼。此楼很出名,引来无数骚人墨客,成为感怀时事、去国还乡的极佳去处。
千秋桥:东晋平北将军王恭镇守京口,在城楼上建造万岁楼,下代千秋桥,寓意“千秋万岁”,并建代楼阁式石牌坊,石拱桥横跨漕河再上。▲

赏析

  诗人登临京口,追思以前京口为战略要地,王气非凡,孙权在此建立霸业,刘裕北伐气吞胡虏,如今已经物是人非,睹物思人,感慨万千。开篇直抒,丹阳郡的王气黯然消沉,以往的豪华奢侈,兴盛之地,如今都已凋谢,变成荒丘,成为尘埃。

  当地的衣冠服饰已经不再是追寻唐朝的式样,然而父老乡亲们,依然可以津津乐道东晋时期的典故事迹。

  历尽沧桑的万岁楼边谁在伴月吟唱,千秋桥上有人自在的吹箫。无数骚人墨客在此感怀时事。

  世间兴衰,物是人非,然而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唯一不变的是,青山依然巍峨耸立,垂杨花开叶落,江水潮起潮落,静静注视着人间的兴衰变迁。

  诗人登临京口,登高望远,抚今追昔,感慨良多。忆昔过往,孙吴开国建都,安邦定国,王恭建楼修桥,兵强将勇,鼎盛繁华,一派奢华;如今却繁华不再,英雄作古,一切豪华奢侈都化为尘埃,唯余残垣断壁,父老乡亲们提起往事,记忆犹新,然而服饰连相近的唐代都不一样,桥上楼边有人吟唱吹箫,似乎在诉说着无奈,世间的沧桑变幻,令人惆怅,而唯只有青山绿树和潮水,不管人间兴衰,日复一日,相伴与共。

  《京口怀古》叙述了历史变迁,抒发诗人的人生感慨,豪放雄浑,含蓄深沉,空明洒脱,凝练隽永,意蕴深远,回味无穷,古今对比,艺术感染力极其强烈,颇有唐诗遗风,堪称怀古佳作。▲

释仲殊

释仲殊

释仲殊,字师利,安州(今湖北安陆)人。俗姓张,名挥,仲殊其法号。尝应进士试,不中,弃家为僧,曾住苏州承天寺、杭州宝月寺。崇宁间自缢,事迹见《吴郡志》卷四二、《吴中人物志》卷一二、《栖真志》卷四。

猜您喜欢
赏析

浪淘沙

白居易白居易 〔唐代〕

借问江潮与海水,
何似君情与妾心?
相恨不如潮有信,
相思始觉海非深。
赏析

【中吕】满庭芳_湖景丝竹管

张可久张可久 〔元代〕

湖景

丝竹管弦,花围富贵,柳阵蝉娟。绿阴红影藏莺燕,醉客金鞭。锦步障长安上苑,玉浮图极乐西天。一步一个屏风面,孤山寺前,无数采莲船。
赏析 注释 译文

天净沙·即事

乔吉乔吉 〔元代〕

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
赏析 注释 译文

浣溪沙·湖上西风急暮蝉

晏殊晏殊 〔宋代〕

湖上西风急暮蝉。夜来清露湿红莲。少留归骑促歌筵。
为别莫辞金盏酒。入朝须近玉炉烟。不知重会是何年。
赏析 注释 译文

生查子·烟雨晚晴天

魏承班魏承班 〔五代〕

烟雨晚晴天,零落花无语。难话此时心,梁燕双来去。
琴韵对薰风,有恨和情抚。肠断断弦频,泪滴黄金缕。
赏析 注释 译文

生查子·春山烟欲收

牛希济牛希济 〔五代〕

春山烟欲收,天澹星稀小。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赏析 注释 译文

菩萨蛮·水晶帘外娟娟月

杨基杨基 〔明代〕

水晶帘外娟娟月,梨花枝上层层雪。
花月两模糊,隔窗看欲无。
月华今夜黑,全见梨花白。
花也笑姮娥,让他春色多。
赏析 注释 译文

好事近·咏梅

陈亮陈亮 〔宋代〕

的皪两三枝,点破暮烟苍碧。好在屋檐斜入,傍玉奴横笛。
月华如水过林塘,花阴弄苔石。欲向梦中飞蝶,恐幽香难觅。
赏析 注释 译文

华胥引·秋思

周邦彦周邦彦 〔宋代〕

川原澄映,烟月冥濛,去舟如叶。岸足沙平,蒲根水冷留雁唼。别有孤角吟秋,对晓风呜轧。红日三竿,醉头扶起还怯。
离思相萦,渐看看、鬓丝堪镊。舞衫歌扇,何人轻怜细阅。点检从前恩爱,但凤笺盈箧。愁剪灯花,夜来和泪双叠。
赏析 注释 译文

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

晏几道晏几道 〔宋代〕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
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 2023 积极知识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