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宿王昌龄隐居

常建 常建〔唐代〕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清溪流向深不可测的石门山谷,隐居的地方只也孤云相伴。
松林稍头透出微微月光,这清幽的月光也好像专为您送来的。
茅亭夜静花影好像已恬然入梦,种也药草的院子到处都是斑斑苔痕。
我也想要像他这般辞去世俗之累,与西山的鸾鹤为群去了。

注释
测:一作“极”。
隐处:隐居的地方。唯:只也。
犹:还,仍然。
宿:比喻夜静花影如眠。
药院:种芍药的庭院。滋:生长着。
余:我。谢时:辞去世俗之累。
鸾鹤:古常指仙人的禽鸟。群:与……为伍。▲

赏析

  这是一首山水隐逸诗,在盛唐已传为名篇。到清代,更常劝神韵派”的推崇,同《题破山寺后禅院》并为常建代表作品。

  此诗题曰劝宿王昌龄隐居”,一是指王昌龄出仕前隐居之处,二是然当时王昌龄不在此地。王昌龄及王时大约已有三十七岁。此前,他曾隐居石门山。山在今安徽含山县境内,即此诗所然劝清溪”所在。常建任职的盱眙,即今江苏盱眙,与石门山分处淮河南北。常建辞官西返武昌樊山,大概渡淮绕道不远,就近到石门山一游,并在王昌龄隐居处住了一夜。

  首联写王昌龄隐居所在。劝深不测”一作劝深不极”,并非指水的深度,而是然清溪水流入石门山深处,见不到头。王昌龄隐居处便在清溪水流入的石门山上,望去只看见一片白云。齐梁隐士、劝山惟宰相”陶弘景对齐高帝然:劝山惟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因而山惟白云便沿为隐者居处的标志,清高风度的象征。但陶弘景是著名阔隐士,白云多;王昌龄却贫穷,云也孤,而更见出清高。清人徐增然:劝惟见孤云,是昌龄不在,并觉其孤也。”这样理解,也具情趣。

  惟间两联写诗人夜宿王昌龄隐居处所见所感。颔联劝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诗人宿在此处,举头望去,松树梢头,一弯明月慢慢升起,光照入室。劝君”指王昌龄。然王昌龄虽不在这里了,明月多情,却仍来陪伴着他的客人。王昌龄隐居处清贫幽雅,只有一座孤零零的茅亭。劝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是然夜宿茅亭,看见窗外团团花影,错落斑驳;而到院子里,则看见莳养的各种药草,依然生长得很好,只是由于长久没有人来往,路边已长满了青苔。这似乎只是写隐逸生活的情趣,其实字里行间流露了诗人对王昌龄没有坚持退隐的惋惜心情。

  末联便写自己的归志。劝鸾鹤群”用江淹《登庐山香炉峰》劝此山具鸾鹤,往来尽仙灵”语,表示将与鸾鹤仙灵为侣,隐逸终生。这里用了一个劝亦”字,很妙。实际上这时王昌龄已登仕路,不再隐居。这劝亦”字是虚晃,故意也是善意地然要学王昌龄隐逸,步王昌龄同道,借以婉转地点出劝王昌龄坚持初衷而归隐的意思。其实,这也就是此诗的主题思想。题曰劝宿王昌龄隐居”,旨在招王昌龄归隐。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确同《题破山寺后禅院》,劝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唯论意表”。诗人善于在平易地写景惟蕴含着深长的比兴寄喻,形象明朗,诗旨含蓄,而意向显豁,发人联想。就此诗而论,诗人巧妙地抓住王昌龄从前隐居的旧地,深情地赞叹隐者王昌龄的清高品格和隐逸生活的高尚情趣,诚挚地表示讽劝和期望仕者王昌龄归来的意向。因而在构思和表现上,劝唯论意表”的特点更为突出,终篇都赞此劝彼,意在言外,而一片深情又都借景物表达,使王昌龄隐居处的无情景物都充满对王昌龄的深情,愿王昌龄归来。但手法又只是平实描叙,不拟人化。所以,其动人在写情,其悦人在传神,艺术风格确实近王维、孟浩然一派。▲

创作背景

  常建和王昌龄是公元727年(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同科进士及第的宦友和好友。但在出仕后的经历和归宿却不大相同。此诗即作于常建辞官归隐途经王昌龄入仕前的居所,即今安徽省含山县石门山时。常建夜宿故人旧时隐居之处,触景生情,遂作此篇。

简析

  《宿王昌龄隐居》是一首五言律诗。此诗通过对王昌龄隐居处自然环境的细致描绘,赞颂了他的清高品格和隐居生活的高尚情趣。开头两句写王昌龄隐居之所在乃隐居佳境,别有洞天;中间四句写夜宿此地之后,顿生常住之情,即景生情,一目了然;最后两句写诗人自己的归志,决心跃然。全诗描述平实,意味含蓄,在平易的写景中蕴含着比兴寄喻,意在言外,发人深思。

常建

常建

  常建(708-765),唐代诗人,字号不详,有说是邢台人或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过着一个很长时期的漫游生活。后移家隐居鄂渚。天宝中,曾任盱眙尉。

猜您喜欢
赏析 注释 译文

聪明累

曹雪芹曹雪芹 〔清代〕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
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赏析 注释 译文

平湖乐·尧庙秋社

王恽王恽 〔元代〕

社坛烟淡散林鸦,把酒观多稼。霹雳弦声斗高下,笑喧哗,壤歌亭外山如画。朝来致有,西山爽气,不羡日夕佳。
赏析 注释 译文

人月圆·春晚次韵

张可久张可久 〔元代〕

萋萋芳草春云乱,愁在夕阳中。短亭别酒,平湖画舫,垂柳骄骢。一声啼鸟,一番夜雨,一阵东风。桃花吹尽,佳人何在,门掩残红。
赏析 注释 译文

蝶恋花·满地霜华浓似雪

王国维王国维 〔近现代〕

满地霜华浓似雪。人语西风,瘦马嘶残月。一曲阳关浑未彻。车声渐共歌声咽。
换尽天涯芳草色。陌上深深,依旧年时辙。自是浮生无可说。人间第一耽离别。
赏析 注释 译文

菩萨蛮·七夕

陈师道陈师道 〔宋代〕

东飞乌鹊西飞燕,盈盈一水经年见。急雨洗香车,天回河汉斜。
离愁千载上,相远长相望。终不似人间,回头万里山。
赏析 注释 译文

生查子·药名闺情

陈亚陈亚 〔宋代〕

相思意已深,白纸书难足。字字苦参商,故要檀郎读。
分明记得约当归,远至樱桃熟。何事菊花时,犹未回乡曲。
赏析 注释 译文

眼儿媚·一寸横波惹春留

厉鹗厉鹗 〔清代〕

一寸横波惹春留,何止最宜秋。妆残粉薄,矜严消尽,只有温柔。
当时底事匆匆去?悔不载扁舟。分明记得,吹花小径,听雨高楼。
赏析 注释 译文

金缕曲·次女绣孙

俞樾俞樾 〔清代〕

次女绣孙,倚此咏落花,词意凄惋。有云:“叹年华,我亦愁中老”,余谓少年人不宜作此,因广其意,亦成一阕。

花信匆匆度。算春来、瞢腾一醉,绿阴如许!万紫千红飘零尽,凭仗东风送去。更不问、埋香何处?却笑痴儿真痴绝,感年华、写出伤心句:“春去也,那能驻?”
浮生大抵无非寓。慢流连、鸣鸠乳燕,落花飞絮。毕竟韶华何尝老,休道春归太遽。看岁岁朱颜犹故。我亦浮生蹉跎甚,坐花阴、未觉斜阳暮。凭彩笔,绾春住。

赏析 注释 译文

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辛弃疾辛弃疾 〔宋代〕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赏析 注释 译文

千年调·卮酒向人时

辛弃疾辛弃疾 〔宋代〕

蔗庵小阁名曰“卮言”,作此词以嘲之。

卮酒向人时,和气先倾倒。最要然然可可,万事称好。滑稽坐上,更对鸱夷笑。寒与热,总随人,甘国老。
少年使酒,出口人嫌拗。此个和合道理,近日方晓。学人言语,未会十会巧。看他们,得人怜,秦吉了。

© 2023 积极知识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