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减字木兰花·春情

王安国 王安国〔宋代〕

画桥流水,雨湿落红飞不起。月破黄昏,帘里余香马上闻。
徘徊不语,今夜梦魂何处去。不似垂杨,犹解飞花入洞房。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美丽的小桥下,流水潺潺,花瓣被雨淋湿,沾在地上。黄昏过去,月亮升起来了,在马上还闻到帘里的余香。
独个儿默默地徘徊在堂前院里,今夜我的梦魂将追到什么地方?他呵,怎够不上垂杨那样多情?垂杨还懂得让花絮飞入我洞房。

注释
画桥:饰有花纹、图案的小桥。
落红:落花。
月破黄昏:谓月光穿透黄昏时的雾霭。
余香:指女子使用的脂粉香味,这里代指人。
徘徊:来回走动。
犹解:还能懂得。解,能够,会。
洞房:幽深的居室。▲

赏析

  以“春情”为题的词作,大抵写闺中女子当春怀人的思绪,王安国这首小令却是写一个男子在暮春时节对一位女子的思而不见、爱而不得的愁情,内容与贺铸的《青玉案》相仿。贺作另有寄托,此词有无别的寓意尚难确定。

  首句点女子居处建筑的精致华美、环境的清静幽雅。居处如此令人神往,则伊人芳姿倩影之使人倾慕难忘自不待言。这一句借物写人,是男主人公情感变化的基点。

  次句交代气候、时令。春尽花残,惜花人情已不堪,更何况急雨劲风又摧花!“飞不起”三字暗写雨势的猛恶,展现残红“零落成泥碾作尘”的凄凉景象,暗喻主人公的心境也如落红沾雨般沉重暗淡。这种心境源于伊人倩影的悄然杳去。

  第三句写时间。从黄昏到月出,主人公在一片迷濛的景象里长时间伫留不去,足见他对女子的痴情。

  第四句依照情感变化的规律采用顺延笔法,写主人公由痴情向迷离恍惚深化的情态,揭示他内心由极度爱慕而升华的思而不见的惆怅之情。“余香”二字饶有韵味,既含蓄地画出伊人“芳窬散麝、色茂开莲”的风致容颜,又绰约地显露池中明镜悬倩影、屋里衣香胜如花的境界。这一句完满地收结了上片,又为下片的状态抒情蓄势张本。换头言近旨远,写人物情态,现主人公形象。“徘徊”是痴情的延续,“不语”是惆怅的外露。两者相辅相成,愈显得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下片第二句用设问句申足上句,并从反面展示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何处去”不是无处可去,恰恰是去向杳若黄鹤的伊人处。采用反面运笔的方法,用得好时,能深化作品的层次。这里的反面运笔,很成功地突出了主人公魂牵梦绕的焦点。然而,梦魂飞近伊人身,只是主人公的主观想象和美好企望,现实却是香歇人去,光沉响绝,只有自身踯躅路旁,吊影惭魂。歇拍两句以杨花有幸反衬人物的无缘,正是主人公在这种现实处境中的自怨自叹。

  以上的简析,只是按照词语的措置顺序作出的。其实,如按照主人公感情变化的脉络去寻求端倪,很难分清事由的前因后果,时间的迟早先后。因为词中写景抒情逞回旋吞吐的态势,前后句、上下片往往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或相反相成,引发难分。所有这一切,都基于主人公目睹伊人之后由爱慕而兴起的思而不见、爱而不得的愁情。▲

创作背景

  此词为作者羁旅在外,思念家乡及亲人而作。

赏析二

  上阕集中描绘雨后黄昏,落红片片的暮春之景。首句点女子居处建筑的精致华美、环境的清静幽雅。起句的画桥,通常是指朱桥或赤阑桥,唐宋词中往往被写得很美,并同爱情搭上关系。如温庭筠《菩萨蛮》:“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韦庄《菩萨蛮》云:“骑马过斜桥,满楼红袖招。”晏几道《木兰花》云:“紫骝认得旧游踪,嘶过画桥东畔路。”现在词中的主人公也骑着马儿,到了这么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所在:马蹄得得,流水淙淙,他在桥上按辔徐行,心中该多么自在。从下面“雨湿”一句看,此时正当雨后。一场风雨才过,纤尘不起,落红如糁,连空气也变得清新宜人了。词人在《清平乐·春晚》词中也写过:“满地残红官锦污,昨夜南园风雨。”情景似之,然此词却化悲凉为闲雅,具有不同的情趣。

  开篇是一幅清丽旖旎的风光画卷,虹桥细水,雨湿落红,交代了时节,也点明了地点。如画之境,如诗之景,为后面思情的刻画作了良好的铺垫。“落红”、“流水”、“飞花”等,历来就是人们在诗词中表现相思之情的特定意象,它包含了对美好事物转瞬即逝的惋惜之情。这里,画桥、流水、雨湿、落红几个意象的出现,虽未直接透露作意,但已成功地烘托出清幽淡雅的气氛。其中,“飞不起”三字暗写雨势的猛恶,展现残红“零落成泥碾作尘”的凄凉景象,暗喻主人公的心境也如落红沾雨般沉重暗淡。这种心境源于伊人倩影的悄然杳去。这时,月华透过黄昏的雾霭,给这如诗的画境披上一层柔柔的轻纱,清幽淡雅中又添了一份朦胧静谧之感。“余香”二字饶有韵味,既含蓄地画出伊人“芳窬散麝、色茂开莲”的风致容颜,又绰约地显露池中明镜悬倩影、屋里衣香胜如花的境界。“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就在这画桥流水的小路上,落英缤纷的暮春季节,月白风清的黄昏,帘里的她与马上的主人公邂逅相遇了,但这相遇是那样短暂,使主人公只能透过帘幕中飘溢出的几丝余香中遐想她那绰约的芳姿,娇美的容貌。

  另外,词中人物在这优美的环境中信马闲行,不知不觉天色已晚。“月破黄昏”,写时间变化极有层次:先是黄昏,而后月出东山,渐渐冲破了黄昏的气氛。宋人词中善用“破”字,如李师中《菩萨蛮》:“子规啼破城楼月。”谢逸《玉楼春》:“杜鹃飞破草间烟。”都赋予破字以特殊的美学意蕴。此处着一“破”字,也烘托了行人对于时间迁移的直感,饶有诗意。这个人物正在行进中间,突然从路边绣帘中间飘来一阵香气,原来绣阁中女子在晚妆了。此句极为重要。古人写诗讲究诗眼,写词讲究词眼。刘熙载《艺概·词曲概》去:“词眼二字,见陆辅之《词旨》。其实辅之所谓眼者,仍不过某字工,某句警耳。余谓眼乃神光所聚,故有通体之眼,有数句之眼,前前后后,无不待眼光照映。”此句乃为通体之眼,它映照前后,通体生辉,一方面使前已铺叙好的羁旅行役的格局变为爱情之憧憬,一方面又使下片的抒情与上片的写景自然过渡,浑然一体。

  下阕描述思念之情。“何处去”不是无处可去,恰恰是去向杳若黄鹤的伊人处。采用反面运笔的方法,用得好时,能深化作品的层次。这里的反面运笔,很成功地突出了主人公魂牵梦绕的焦点。此情待与何人说,此梦今夜何处去,主人公惟有怅然不知所往而徘徊,恍然无可告语而不语,想人去车走,余香犹在,流水无情、落花有意,今宵梦,谁与共,自是“人生长恨承长东”。这时.一片飞花突然引起了主人公的注意,杨花犹能穿帘户,追随她共度良宵。而主人公却连梦魂都无所依,两相对照,令人心伤。这末句既是写景,又是抒情,通过杨花飞舞的景象委婉曲折地传达了主人公的一往情深的相思,完成下阕对思情难遣、梦魂不安的主人公形象的刻画。

  全词情景交融,浑然天成。作者将几个典型意象有机组合,在移步换形中,营造出氛围,以精练的笔墨、含蓄蕴藉地表达了相思之情,在宋初词作中是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王安国

王安国

  王安国(1028年-1074年)字平甫,王安石大弟。熙宁进士。北宋临川(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北宋著名诗人。世称王安礼、王安国、王雱为“临川三王”。王安国器识磊落,文思敏捷,曾巩谓其“于书无所不通,其明于是非得失之理为尤详,其文闳富典重,其诗博而深。

猜您喜欢
赏析 注释 译文

愚溪诗序

柳宗元柳宗元 〔唐代〕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士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皆不得为真愚。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予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

赏析

春赋

庾信庾信 〔南北朝〕

  宜春苑中春已归,披香殿里作春衣。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杨花满路飞。河阳一县并是花,金谷从来满园树。一丛香草足碍人,数尺游丝即横路。开上林而竞入,拥河桥而争渡。

  出丽华之金屋,下飞燕之兰宫。钗朵多而讶重,髻鬟高而畏风。眉将柳而争绿,面共桃而竞红。影来池里,花落衫中。

  苔始绿而藏鱼,麦才青而覆雉。吹箫弄玉之台,鸣佩凌波之水。移戚里而家富,入新丰而酒美。石榴聊泛,蒲桃酦醅。芙蓉玉碗,莲子金杯。新芽竹笋,细核杨梅。绿珠捧琴至,文君送酒来。

  玉管初调,鸣弦暂抚。《阳春》《绿水》之曲,对凤回鸾之舞。更炙笙簧,还移筝柱。月入歌扇,花承节鼓。协律都尉,射雉中郎。停车小苑,连骑长杨。金鞍始被,柘弓新张。拂尘看马埒,分朋入射堂。马是天池之龙种,带乃荆山之玉梁。艳锦安天鹿,新绫织凤凰。

  三日曲水向河津,日晚河边多解神。树下流杯客,沙头渡水人。镂薄窄衫袖,穿珠帖领巾。百丈山头日欲斜,三晡未醉莫还家。池中水影悬胜镜,屋里衣香不如花。

赏析 注释 译文

浣溪沙·败叶填溪水已冰

纳兰性德纳兰性德 〔清代〕

败叶填溪水已冰,夕梦犹照短长亭。何年废寺失题名。
倚马客临碑上字,斗鸡人拨佛前灯,净消尘土礼金经。
赏析 注释 译文

诉衷情·出林杏子落金盘

周邦彦周邦彦 〔宋代〕

出林杏子落金盘。齿软怕尝酸。可惜半残青紫,犹印小唇丹。
南陌上,落花闲。雨斑斑。不言不语,一段伤春,都在眉间。
赏析 注释 译文

河渎神·河上望丛祠

温庭筠温庭筠 〔唐代〕

河上望丛祠,庙前春雨来时。楚山无限鸟飞迟,兰棹空伤别离。
何处杜鹃啼不歇?艳红开尽如血。蝉鬓美人愁绝,百花芳草佳节。
赏析

破阵子·赠行

辛弃疾辛弃疾 〔宋代〕

少日春风满眼,而今秋叶辞柯。便好消磨心下事,莫忆寻常醉后歌。可怜白发多。
明日扶头颠倒,倩谁伴舞婆娑。我定思君拼瘦损,君不思兮可奈何。天寒将息呵。
赏析

念奴娇·和赵国兴知录韵

辛弃疾辛弃疾 〔宋代〕

为沽美酒,过溪来、谁道幽人难致。更觉元龙楼百尺,湖海平生豪气。自叹年来,看花索句,老不如人意。东风归路,一川松竹如醉。
怎得身似庄周,梦中蝴蝶,花底人间世。记取江头三月暮,风雨不为春计。万斛愁来,金貂头上,不抵银瓶贵。无多笑我,此篇聊当宾戏。
赏析 注释 译文

满江红·山居即事

辛弃疾辛弃疾 〔宋代〕

几个轻鸥,来点破、一泓澄绿。更何处、一双鸂鶒,故来争浴。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有飞泉、日日供明珠,三千斛。
春雨满,秧新谷。闲日永,眠黄犊。看云连麦垄,雪堆蚕簇,若要足时今足矣,以为未足何时足。被野老、相扶入东园,枇杷熟。
赏析

满江红(幕府诸公郊外同集以病不去)

王质王质 〔唐代〕

方丈维摩,蒙衲被、都齐不省。空怅望、锦裘绣帽,玉珂金镫。十月小春逢此日,一时胜事输公等。问短衣、匹马射南山,何人肯。
山暮紫,峰如笋。江寒碧,沙如粉。望塞鸿杳杳,水遥天永。饮罢不妨瓶屡卧,归来自有风吹醒。试断桥、流水月明边,寻疏影。
赏析

烛影摇红(雪楼得次子,行台时治金陵)

邓剡邓剡 〔宋代〕

郢雪歌高,天教鹤子参鸣和。薰风旌节瑞华□,光动垂弧左。早是烟楼撞破。更明珠、重添一颗。镜容中夜,摩顶欣然,石麟天堕。
未羡眉山,两峰儿子中峰我。推贤世世珥金貂,何况阴功大。欲写弄獐书贺。愧无功、难消玉果。摩挲老眼,曾识英雄,试啼则个。
© 2023 积极知识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