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留客住·鹧鸪

曹贞吉 曹贞吉〔清代〕

瘴云苦。遍五溪、沙明水碧,声声不断,只劝行人休去。行人今古如织,正复何事,关卿频寄语。空祠废驿,便征衫湿尽,马蹄难驻。
风更雨。一发中原,杳无望处。万里炎荒,遮莫摧残毛羽。记否越王春殿,宫女如花,秪今惟剩汝。子规声续,想江深月黑,低头臣甫。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布满瘴云的地方多么苦啊!那沙明水绿的五溪,传遍了鹧鸪声声不断的啼鸣,只管劝行人不要到那里去。鹧鸪啊,那里从古到今,行人来往如同穿梭,这又关你什么事?哦,你在频频向人寄语:这里除了空寂的破祠,就是废弃了的驿站,即使泪水湿尽了征衫,也无法找到驻足之地!
在那风雨交加的日子里,鹧鸪啊,你遥望幽暗的天际,望不见“青山一发”的中原大地。你只能在万里炎热荒远的地方,备受摧残,凋落了毛羽。李白的诗句你还记得不?当年的越王春殿里,挤满了如花的宫女,如今只剩下了你。你听,杜鹃接着你发出了悲鸣,想必你在这江深月黑的时候,也会向杜鹃低头再拜,学一学不忘朝廷的杜甫?

注释
鹧鸪:鸟名,羽毛黑白相杂,背部、胸腹的眼状白斑十分显著。作者的弟弟曹申吉康熙十年(1671)任贵州巡抚,二年后吴三桂叛清,申吉行踪不明。作者因此愁思万千。著明词人李良年作《留客住·鹧鸪》对申吉的处境表示哀念,作者便以此词与李良年相唱酬。因此作者通过咏鹧鸪而哀念弟弟,表达了对弟弟的深切同情和理解。
瘴云:南方山林里的湿热蒸郁之气,可致人疾病。
五溪:《水经注》载:“武陵有五溪,谓雄溪、横溪、西溪、无溪、辰溪,悉蛮夷所居。”
只劝行人休去:鹧鸪鸣叫,其声如“行不得也哥哥”。
卿:爱称,指鹧鸪,暗指作者的弟弟。
一发中原:语出苏轼诗:“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意思是远望中原青山,如同一根头发。杳,幽暗深远,见不到踪影。
炎荒:南方炎热荒远之地。
遮莫:尽教之意。
“记否越王春殿”三句:化用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玉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诗意。
汝:你,指鹧鸪,暗指在边廷的很多官员中,只有作者的弟弟还在不屈地忍受煎熬。
子规:又名杜鹃。相传系古望帝之魂所化。
低头臣甫:化用杜甫《杜鹃》中“杜鹃暮春至,哀哀叫其间。我见常再拜,重是古帝魂”句意。此处有作者坚信弟弟忠于朝廷的寓意。

赏析

  康熙十二年(1673) 爆发的“三藩之乱”给予曹贞吉以极深的刺激。由于其胞弟曹申吉陷身于吴三桂的叛乱中,贞吉是心境既乱而处境甚危。曹申吉,字锡余,号淡庵,幼贞吉一岁,顺治十二年(1655) 以二十一岁之龄中进士,可谓年少得志。康熙初深得清圣祖赏识,曾作为特使祭祀南岳。康熙十年(1671) 出任贵州巡抚,年仅三十七岁即荣为方面大臣。谁知二年后吴三桂叛清,一起兵尽俘黔贵督抚,曹申吉行迹变得扑朔迷离,真相不明。“三藩”乱平后,康熙定申吉为 “逆臣”,到雍正朝撤销“逆臣”之谳,然未作明确论定,直至乾隆朝才又正式批准入“忠烈祠”。当康熙定曹申吉为“逆臣”时,作为胞兄的曹贞吉其心情固可想见;而在未定罪案前,对手足情亲的兄弟孤悬天外、音闻中断、行踪难明,贞吉愁思百端,焦忧无端,心中伤痛实在难以言喻。《留客住·鹧鸪》词作于康熙十五年左右,即曹贞吉深怀难以尽言之痛时。

  “浙西六家” 中的著名词人李良年原在曹申吉幕中,“三藩”乱起前李氏先期出黔,得免陷难。他曾作《鹧鸪怨》五古三首“怀渠丘公”(即指申吉),到京城后又作《留客住·鹧鸪》,哀念曹申吉处境,贞吉此词即系与李良年相唱酬之作。前后同时所作的《满廷芳·闻雁》的“从今去,湘流曲折,莫近小窗横” ;《青玉案·雁字》的 “人间多少伤心客,欲寄离愁那能得”,“无端风雨,横斜催乱,几阵烟云黑”等,也都哀伤感于其弟生离死别的无可沟通的是苦吟唱。

  词起句三字 “瘴云苦”,既从地域空间上紧扣湘黔云贵一带特定的“境”,又以一“苦”字浓重地抽理起全篇的 “情”。这一声苦叹,似是鹧鸪啼出,又似词人抚案沉吟。作为咏物之篇,一起首就已 “物” 、“我”相融,合二为一。五溪,指湘黔接壤之地的雄、 横、 西、 潕、 辰五条江水(见《水经注》)。“遍五溪沙明水碧”一句以具体的地理位置既补足了 “瘴云”之句的寓意,界明其方位,又在艺术效果上令人仿佛听到“声声不断的”“瘴云苦、“行人”休去”之啼吟声响遍了五溪流域的上上下下。一个“遍”字看似寻常实属精警,应和“苦”字以及“声声不断”的啼鸣贯连一气来体味。词人说: “行人今古如织”,这区域这条道上古往今来行人不绝,关你何事呢?何以“只劝行人休去”啊? “频寄语”以下是 “寄语”的内容,也即“休去”的理由: 那里是一片荒芜,祠空驿废,人烟绝迹,泪湿征衫,无可驻脚之处。这就是“瘴云苦”的实际境界。这“苦”境之所以造成,是战乱,是人事沧桑的变异。从时空的广阔性上说,湘黔云贵地区自明末以来未曾安定过,南明永历政权抗击清兵血战过十数年,吴三桂之乱则是在疮痍遍地未见恢复之际接踵而来的。从曹贞吉具体的心境感受而言,这“苦”境又正是他爱弟现今陷身的具体处境。王士祯曾评贞吉咏物词说: “实庵先生咏物皆取其闻见所及耳,而神光离合,望之如蜃气结成楼阁。” (见《珂雪词》前《词话》)渔洋讲了二点很准确的问题,一是曹氏咏物的 “实”的一面即 “皆取闻见所及”,指实在的感受;二是艺术形态的 “虚”的一面: “蜃气结成楼阁”。这“虚”、“实”相契的中介环节是如“蜃气”一般的 “神”。取物之神而再渗入以一己神思,此乃咏物上乘技法,所谓“神光离合”。从这首鹧鸪词的上片中已可体味到这高妙之处。

  下片承上述“苦”境,集中抒述对申吉的苦忆。这忆念的具体表述则是从代爱弟吐露苦情的角度写来,即写自己所忆念的对象的心境。这种从对面写来的手法,在杜诗和柳永的词等前人作品中曾经有过。此类手法的运用,贵在真切,即务需情致真挚、情感深沉、情境贴切,所以颇不易佳。曹贞吉对其弟深深理解,有着感同身受的心灵相通处,故词情哀凄感人。他说: 在风横雨斜的日子里,你一定昼夜在苦思遥念中原的亲人(“一发中原”句翻用苏轼“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为“杳无望处”而哀苦无尽; 你又一定在“万里炎荒”备遭摧残,“毛羽”凋零! 遮莫,意为 “尽教”,严重地被……这些虽属设想,但应属对方真切的处境和心境。接着词人悲叹道:当年边廷的众多官员中,一定只有你不屈辱地在孤苦无援的境地里受煎熬。“记否”三句化用李白诗:“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曹贞吉绝不信种种关于申吉降顺吴三桂的谣传,他坚持认为其弟是效忠清廷的,并未从逆。词到这里,从形态上看仍不离鹧鸪此“物”,然而这物形所透现的情与意全是“我”的,诚是“神光离合”一片。

  因为曹贞吉不接受有关其弟的各种传言,所以紧接着在结句中强调出“忠爱”之情。他认为曹申吉一定在月黑江深的境遇中如同当年杜甫为叛军所拘时那样吟唱出“臣甫愤所切”,犹似杜鹃泣血一般地忠魂不化! “子规声续”,子规即杜鹃,一“续”字既是以鹃啼续鹧鸪之鸣,由哀苦而变悲壮; 又是“续”杜甫的忠爱之情,由凄怨而转为慷慨。这一转化,使这首咏物之唱的“意”愈益深化,其笔墨又足见灵动。

  《留客住·鹧鸪》的高明处全在一个“化”字法上。所咏之 “鹧鸪”,时而是第一人称“我”,时而是第二人称的“汝”,时而又是第三人称的“物”。三者化合为一,离合惝恍,遥思深虑隐约而出,此即所谓“光怪腾蛟蜃”的艺术境界。▲

曹贞吉

曹贞吉

曹贞吉(1634~1698) 清代著名诗词家。字升六,又字升阶、迪清,号实庵,安丘县城东关(今属山东省)人。曹申吉之兄。康熙三年进士,官至礼部郎中,以疾辞湖广学政,归里卒。嗜书,工诗文,与嘉善诗人曹尔堪并称为“南北二曹”,词尤有名,被誉为清初词坛上“最为大雅”的词家。

猜您喜欢
赏析

水调歌头 舟次扬洲和人韵

辛弃疾辛弃疾 〔宋代〕

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
汉家组练十万,列舰耸高搂。
谁道投鞭飞渡?忆昔鸣髇血污,风雨佛狸愁。
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

今老矣,搔白首,过扬州。
倦游欲去江上,手种橘千头。
二客东南名胜,万卷诗书事业,尝试与君谋。
莫射南山虎,直觅富民侯!
赏析

井底引银瓶

白居易白居易 〔唐代〕

井底引银瓶,
银瓶欲上丝绳绝。
石上磨玉簪,
玉簪欲成中央折。
瓶沉簪折知奈何?
似妾今朝与君别。
忆昔在家为女时,
人言举动有殊姿。
婵娟两鬓秋蝉翼,
宛转双蛾远山色。
笑随戏伴后园中,
此时与君未相识。
妾弄青梅凭短墙,
君骑白马傍垂杨。
墙头马上遥相顾,
一见知君即断肠。
知君断肠共君语,
君指南山松柏树。
感君松柏化为心,
暗合双鬟逐君去。
到君家舍五六年,
君家大人频有言。
聘则为妻奔是妾,
不堪主祀奉苹蘩。
终知君家不可住,
其奈出门无去处。
岂无父母在高堂?
亦有亲情满故乡。
潜来更不通消息,
今日悲羞归不得。
为君一日恩,
误妾百年身。
寄言痴小人家女,
慎勿将身轻许人!
赏析 注释 译文

后赤壁赋

苏轼苏轼 〔宋代〕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 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 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 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 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 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 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 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 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 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赏析 注释 译文

拨不断·大鱼

王和卿王和卿 〔元代〕

胜神鳌,夯风涛,脊梁上轻负着蓬莱岛。万里夕阳锦背高,翻身犹恨东洋小,太公怎钓?
赏析 注释 译文

寿阳曲·别朱帘秀

卢挚卢挚 〔元代〕

才欢悦,早间别,痛煞煞好难割舍。画船儿载将春去也,空留下半江明月。
赏析 注释 译文

卜算子·席间再作

葛立方葛立方 〔宋代〕

袅袅水芝红,脉脉蒹葭浦。淅淅西风淡淡烟,几点疏疏雨。
草草展杯觞,对此盈盈女。叶叶红衣当酒船,细细流霞举。
赏析 注释 译文

明月逐人来

李持正李持正 〔宋代〕

星河明淡,春来深浅。红莲正、满城开遍。禁街行乐,暗尘香拂面。皓月随人近远。
天半鳌山,光动凤楼两观。东风静、珠帘不卷。玉辇将归,云外闻弦管。认得宫花影转。
赏析 注释 译文

蕃女怨·万枝香雪开已遍

温庭筠温庭筠 〔唐代〕

万枝香雪开已遍,细雨双燕。钿蝉筝,金雀扇,画梁相见。雁门消息不归来,又飞回。
赏析 注释 译文

忆江南词三首

白居易白居易 〔唐代〕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赏析

花犯(木芙蓉)

黄公绍黄公绍 〔唐代〕

翠奁空、红鸾蘸影,嫣然弄妆晚。雾鬟低颤。飞嫩藕仙裳,清思无限。象床试锦新翻样,金屏连绣展。最好似、阿环娇困,云酣春帐暖。
寻思水边赋娟娟,新霜□旧约,西风庭院。肠断处,秋江上、彩云轻散。凭谁向、一筝过雁。细说与、眉心杨柳怨。且趁此、菊花天气,年年寻醉伴。
© 2023 积极知识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