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顺鼎〔清代〕
缆影鸥移,篷声雁到。忽惊月出当空早。茫茫多少六朝愁,和秋涨得江天饱。
事与花残,山随地老。何人更唱江南好。明朝准备要销魂,白门衰柳啼鸟道。
易顺鼎
易顺鼎(1858~1920)清末官员、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字实甫、实父、中硕,号忏绮斋、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师旷撞晋平公
韩非 〔先秦〕
【双调】折桂令 春闺
李致远 〔元代〕
浪淘沙·云藏鹅湖山
章谦亨 〔宋代〕
十样花·陌上风光浓处
李弥逊 〔宋代〕
卜算子·风雨送人来
游次公 〔宋代〕
生查子·秋来愁更深
杨无咎 〔宋代〕
浣溪沙·送王子勉都运关中
王恽 〔元代〕
夜游宫·叶下斜阳照水
周邦彦 〔宋代〕
遐方怨·花半拆
温庭筠 〔唐代〕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李清照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