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光〔明代〕
风浪几沉浦子山,诗翁忽忽厌人寰。苍天绝放新声口,重壤应追旧辈班。
岩洞春归花自落,泉台仙化鹤空还。平生三角茅亭下,描入丹青岂等閒。
林光
广东东莞人,字缉熙。成化元年举人。通经史,得吴澄论学诸书,读之大喜。中举后,从陈献章学。初为平湖教谕,官至襄王府左长史。
答余叔良和韵
辛弃疾 〔宋代〕
【中吕】红绣鞋_题惠山寺舌
张可久 〔元代〕
【中吕】齐天乐过红衫儿
临江仙·雨停荷芰逗浓香
阎选 〔五代〕
后庭花·石城依旧空江国
孙光宪 〔五代〕
风入松·寄柯敬仲
虞集 〔元代〕
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苏轼 〔宋代〕
余去岁在东武,作《水调歌头》以寄子由。今年子由相从彭门居百余日,过中秋而去,作此曲以别。余以其语过悲,乃为和之,其意以不早退为戒,以退而相从之乐为慰云耳
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
水调歌头(饶风岭上见梅)
王质 〔唐代〕
□□□(闻鹃啼)
蝶恋花(丁丑七夕)
刘镇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