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信陵君救赵论

唐顺之 唐顺之〔明代〕

  论者以窃符为信陵君之罪,余以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夫强秦之暴亟矣,今悉兵以临赵,赵必亡。赵,魏之障也。赵亡,则魏且为之后。赵、魏,又楚、燕、齐诸国之障也,赵、魏亡,则楚、燕、齐诸国为之后。天下之势,未有岌岌于此者也。故救赵者,亦以救魏;救一国者,亦以救六国也。窃魏之符以纾魏之患,借一国之师以分六国之灾,夫奚不可者?

  然则信陵果无罪乎?曰:又不然也。余所诛者,信陵君之心也。

  信陵一公子耳,魏固有王也。赵不请救于王,而谆谆焉请救于信陵,是赵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平原君以婚姻激信陵,而信陵亦自以婚姻之故,欲急救赵,是信陵知有婚姻,不知有王也。其窃符也,非为魏也,非为六国也,为赵焉耳。非为赵也,为一平原君耳。使祸不在赵,而在他国,则虽撤魏之障,撤六国之障,信陵亦必不救。使赵无平原,而平原亦非信陵之姻戚,虽赵亡,信陵亦必不救。则是赵王与社稷之轻重,不能当一平原公子,而魏之兵甲所恃以固其社稷者,只以供信陵君一姻戚之用。幸而战胜,可也,不幸战不胜,为虏于秦,是倾魏国数百年社稷以殉姻戚,吾不知信陵何以谢魏王也。

  夫窃符之计,盖出于侯生,而如姬成之也。侯生教公子以窃符,如姬为公子窃符于王之卧内,是二人亦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余以为信陵之自为计,曷若以唇齿之势激谏于王,不听,则以其欲死秦师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必悟矣。侯生为信陵计,曷若见魏王而说之救赵,不听,则以其欲死信陵君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如姬有意于报信陵,曷若乘王之隙而日夜劝之救,不听,则以其欲为公子死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如此,则信陵君不负魏,亦不负赵;二人不负王,亦不负信陵君。何为计不出此?信陵知有婚姻之赵,不知有王。内则幸姬,外则邻国,贱则夷门野人,又皆知有公子,不知有王。则是魏仅有一孤王耳。

  呜呼!自世之衰,人皆习于背公死党之行而忘守节奉公之道,有重相而无威君,有私仇而无义愤,如秦人知有穰侯,不知有秦王,虞卿知有布衣之交,不知有赵王,盖君若赘旒久矣。由此言之,信陵之罪,固不专系乎符之窃不窃也。其为魏也,为六国也,纵窃符犹可。其为赵也,为一亲戚也,纵求符于王,而公然得之,亦罪也。

  虽然,魏王亦不得无罪也。兵符藏于卧内,信陵亦安得窃之?信陵不忌魏王,而径请之如姬,其素窥魏王之疏也;如姬不忌魏王,而敢于窃符,其素恃魏王之宠也。木朽而蛀生之矣。古者人君持权于上,而内外莫敢不肃。则信陵安得树私交于赵?赵安得私请救于信陵?如姬安得衔信陵之恩?信陵安得卖恩于如姬?履霜之渐,岂一朝一夕也哉!由此言之,不特众人不知有王,王亦自为赘旒也。

  故信陵君可以为人臣植党之戒,魏王可以为人君失权之戒。《春秋》书葬原仲、翚帅师。嗟夫!圣人之为虑深矣!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评论者拿盗窃兵符一事做为信陵君的罪过,我认为凭这一点还够不上拿来责罪于信陵君的哩。那强劲的秦国 暴虐到极点了,如今把其所有的兵力来压于赵国 ,赵国肯定会灭亡。赵国是魏国的屏障,赵国亡了,那么魏国将要步其后尘;赵国与魏国,又是楚、燕、齐各国的屏障,赵、魏亡了,那么楚、燕、齐各国就得步其后尘了。天下的形势,再没有岌岌可危到像当时一样的了。因此,救赵国,也就是用以救魏国;救这一个国家,也就是用以救六个国家啊。盗窃魏国的兵符来解脱魏国的祸患,借用一国的军队来分担六国的灾难,这有什么不可以的!

  那么信陵君真的没有罪过吗?回答是:这话又不对了。我所责备的,是信陵君的心啊!

  信陵君不过是一个王室公子罢了 ,魏国自有其君王的嘛。赵国不请求于魏王,而不断地恳切求救于信陵君,这说明赵国只知道有信陵君,不知道还有个魏王呢。平原君用亲戚情分来激将信陵君,而信陵君也自己为了亲戚的原故,想急于救赵,这说明信陵君只知道有自己的亲戚,不知道还有个君王。他的盗窃兵符,不是为了魏国,不是为了六国,而是为了赵国才如此;其实也不是为了赵国,只是为了一个平原君罢了。假使祸患不在赵国,而在其他国家,即使撤销了魏国的屏障,撤销了六国的屏障,信陵君也必然不会去救他的。假使赵国没有平原君,或者平原君不是信陵君的亲戚,纵然赵国亡了,信陵君也必然不会救他的。这就是说赵王及其国家的轻重,不能比得上一个平原公子;而且魏国的军备原是依靠它来巩固自己的国家的,如今却拿来供信陵君的一个亲戚使用了。幸而战胜了,还算是可以的;如果不幸而战不胜,做了秦国的俘虏,就是倾覆了魏国几百年来的国家命运来殉葬于自己的亲戚。如果这样,我不知道信陵君用什么来回答魏王呢?!

  盗窃兵符的计谋,那是出自侯生,而由如姬来完成的。侯生教魏公子来盗窃兵符,如姬在魏王卧室里替魏公子盗窃兵符,是这两个人也只知道有信陵君,而不知道有魏王啊。我认为信陵君如果为自己打算,不如用赵、魏两国唇齿相依的形势,以激发、上谏魏王,如果不听,就用他本人的想为赵国而牺牲于秦国军中的心愿,而死在魏王面前,魏王也就必然会醒悟了。侯生为信陵君打算,不如朝见魏王来劝说他救赵,如果不听,就以想为信陵君而死的心愿,死在魏王面前,魏王也必然醒悟了。如姬既有意于报答信陵君,不如乘魏王的空闲时,日日夜夜劝他救赵,如果不听从,就用想为公子而死的心愿,而死在魏王面前,魏王也必然醒悟了。这样做,就使信陵君不辜负魏国,也不辜负赵国;侯生等二人不辜负魏王,也不辜负信陵君。为什么不提出这种计划呢?信陵君只知道有做为亲戚的赵国,不知道有魏王;里边则有宠幸的侍妾,外边则有邻国,低贱者则有像夷门监侯生等乡野之人,又是都只知道有个魏公子,却不知道还有位君王。这就是魏国仅仅有一个孤立的君王罢了。

  啊!自从世运衰败以来,人们都习惯于违背公益而甘心死于私党的行为,却忘掉了守节义而奉公的道理。于是就形成只有重要的宰相而没有具有权威的君王,只有私仇而没有义愤的局面。例如秦国人只知道有穰侯魏冉,而不知道有秦王;虞卿只知道贫贱时的老朋友,而不知道有赵王。这乃是君王好像旗子一样地被人把持着已经很久很久了。由此说来,信陵君的罪过,原不在于兵符的盗窃与否,若是为了魏国,为了六国,纵然是盗窃兵符,还是可以的;若是为了赵国,为了一个亲戚,纵然请求魏王,并且公然得到了它,也是有罪过的。

  虽是如此,魏王也不得以为是没有罪过的。兵符既藏在卧室之内,信陵君怎么能盗窃了呢?信陵君不害怕魏王,而居然直接请托如姬,这是他平日已看到魏王的疏忽了。如姬不害怕魏王,而敢于盗窃兵符,这是她素来仗恃着魏王的宠爱。木头枯朽了,然后蛀虫就生出来了。古代的君王手握重权,而宫廷内外没有敢不肃敬的,那么信陵君怎能建立私交于赵国呢?赵国怎能私下求救于信陵君呢?如姬怎能承受信陵君的恩惠呢?信陵君怎能施卖恩德于如姬呢?《周易》的所谓“履霜,坚冰至”(踩着路上的寒霜,就意味着坚固的冰块将要出现了)的逐渐形成的道理,难道说“一朝一夕”就会突然发生的吗?由此说来,不只是众人不知道有魏王,连魏王也自以为是个被把持着的旗子呢。

  因此,信陵君可以做为人臣结党营私的鉴戒,魏王可以做为人君失权的鉴戒。从《春秋》的书写“葬原仲”和“翚帅师”的笔法来看,哦,圣人考虑得是多么深远啊!

注释
符:兵符,其形如虎,故又称“虎符”。古代将帅出征时,由国君和将帅各执兵符一半,以后国君想调动军队时,须将国君所执的一半送至将帅处,与将帅所执的一半吻合后方能接受命令。
岌(jí)岌:极端危险。
平原君:战国时赵惠文王之弟,名赵胜,曾任赵相,为战国四公子之一。其夫人为信陵君之姐。当秦兵围赵时,平原君曾多次派使者向信陵君求救,并以姻亲关系来打动其心。
谢:在这里是“请罪”之意,与现代用法不同。
侯生:侯赢,原为魏国国都夷门的守门人,后为信陵君家中门客。当平原君向信陵君求救时,他向信陵君提出窃符之计。
曷若:何如,倘若。
“如姬”句:如姬之父被人杀害,信陵君曾为之复仇,故如姬对信陵君深为感激。
穰(ránɡ)侯:魏冉,秦昭襄王之舅父,曾任秦将军、相国,握有秦国军政大权。“穰侯”为其封号。⑨虞卿:赵孝成王时相国。他和魏国的魏齐曾为早年间的好友,其后魏齐遇难出奔,他为了帮助魏齐,竟弃官与之一起出走。赘旒(zhuì liú):旒,同“瘤”,多余的东西。
履霜之渐:《易经·坤》:“履霜坚冰至。”说明行路时如踏到霜,则冰天雪地即将到来。
葬原仲:原仲为陈国大夫,死后,其旧友季友(鲁国的公子)私自去陈国将其埋葬。孔子认为这是非礼的行动。翚(huī)帅师:鲁隐公时,宋、陈等国进攻郑国,宋国也要鲁国出兵,鲁隐公不同意,鲁大夫翚(即羽父)未得允许便帅师而去。孔子认为这是目无君主。

参考资料:

1、关永礼.《古文观止·续古文观止鉴赏辞典》: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0

创作背景

  阅读本文时,应该联系到当时的政治背景。唐顺之生活在正德、嘉靖年间,这正是一个“有重相而无威君,有私仇而无义愤”的年代。君主大权旁落,宦官、奸臣交替把持朝政,因而作者为之痛心疾首而又不敢直抒己见,在文章中以“借题发挥”的手段来宣泄自己的愤怒之情,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参考资料:

1、公与私:明代大礼议的名分意义 .东亚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引用日期2014-05-9]

赏析

  在中国古典文学的欣赏中,我们不仅赞叹古汉语用辞之精妙、简练,并且透过华丽的词藻,也可领略作者的文风文采,然而,除此之外,我们还应重视的就是作者通过文章体现出来的立场或论点。

  唐顺之的《信陵君救赵论》一文,以大家所熟知的“信陵君窃符救赵”的事件为题材,对已有的评论予以反驳,并陈述了自己的观点。文章开篇简练,没有过多赘述即阐明自己观点,指出赵国在军事上乃魏国的屏障,赵国灭亡,则魏国亦凶多吉少,由此得出“救赵者,亦以救魏,救一国者,亦以救六国也”的论断,因之,信陵君窃符救赵并无不可。

  然而,紧接的第二段笔锋一转,切入作者本人观点:“余所诛者,信陵君之心也”。作者认为,信陵君之所以救赵,并非为保魏国或其他几国,而只因其姻亲平原君在赵。并由此引出,其实信陵君不仅不为就魏国,甚至他心目中根本没有魏王。接下来,作者又将矛头指向魏王,说明信陵君窃符救赵之计所以能成功,魏王本身也有一定疏漏。文章末尾对全片进行综合性的评价,指出为人臣的信陵君之罪在于结党营私,目无君主;为人君的魏王之罪在于君权不明,君威不振,才使得臣子有犯罪的余地。运用辩证法对论点详加阐明,使全文无懈可击。

  整篇文章构思严谨,逻辑特征鲜明,以驳斥原有论点开篇,一步一步,有条不紊地陈述出自己的论调。不仅如此,更难能可贵的是,全文虽为古文,但词句深入浅出,即使不加注释,也可通篇阅读并把握文章主旨。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唐顺之

唐顺之

  唐顺之(公元1507~1560)字应德,一字义修,号荆川。汉族,武进(今属江苏常州)人。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 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唐顺之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

猜您喜欢
赏析

忆李白

辛弃疾辛弃疾 〔宋代〕

当年宫殿赋昭阳,岂信人间过夜郎。
明月入江依旧好,青山埋骨至今香。
不寻饭颗山头伴,却趁汨罗江上狂。
定要骑鲸归汗漫,故来濯足戏沧浪。
赏析

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

辛弃疾辛弃疾 〔宋代〕

一水奔流叠嶂开,溪头千步响如雷。
扁舟费尽篙师力,咫尺平澜上不来。

山上风吹笙鹤声,山前人望翠云屏。
蓬莱枉觅瑶池路,不道人间有幔亭。

玉女峰前一棹歌,烟鬟雾髻动清波。
游人去后枫林夜,月满空山可奈何。

见说仙人此避秦,爱随流水一溪云。
花开花落无寻处,仿佛吹箫月夜闻。

千丈搀天翠壁高,定谁狡狯插遗樵。
神仙万里乘风去,更度槎丫个样桥。

山头有路接无尘,欲觅王孙试问津。
瞥向苍崖高处见,三三两两看游人。

巨石亭亭缺啮多,悬知千古也消磨。
人间正觅擎天柱,无奈风吹雨打何。

自有山来几许年,千奇万怪只依然。
试从精舍先生问,定在包牺八卦前。

山中有客帝王师,日日吟诗坐钓矶。
费尽烟霞供不足,几时西伯载将归?

行尽桑麻九曲天,更寻佳处可留连。
如今归棹如掤箭,不似来时上水船。
赏析 注释 译文

隆中对

陈寿陈寿 〔魏晋〕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赏析 注释 译文

南乡一剪梅·招熊少府

虞集虞集 〔元代〕

南阜小亭台,薄有山花取次开。寄语多情熊少府;晴也须来,雨也须来。
随意且衔杯,莫惜春衣坐绿苔。若待明朝风雨过,人在天涯!春在天涯。
赏析

【商调】梧叶儿 春夜

吴西逸吴西逸 〔元代〕

  评花担,折柳杯,诗酒醉淋漓。觅句鸾笺重,笼灯翠袖随。别院漏声迟,扶
醉人销金帐里。 春情
  香随梦,肌褪雪,锦字记离别。春去情难再,更长愁易结。花外月儿斜,淹
粉泪微微睡些。 京城访友
  桃凝露,杏倚云,花院望星辰。尘土东华梦,簪缨上苑春。趿履谒侯门,吟
眼乱难寻故人。
  摩空赋,醉月觞,无地不疏狂。貂帽簪花重,鸳帏倚玉香。清楚绿鬟妆,扶
我入温柔醉乡。

赏析

杂剧·立成汤伊尹耕莘

郑光祖郑光祖 〔元代〕

楔子

(冲末扮东华仙领仙童上,云)玉阙光辉满太玄,琼楼霞彩自幽然。昆仑照彻灵虚境,别是蓬壶一洞天。贫道乃东华帝君是也。贫道秉青华至真之气化生,号曰木公,于瀛海之东,苍灵之墟,主阳和发生之气,理于东方,亦号东华木公。太极毓秀玄奥,东方溟浥之中,分大道纯精之气成形,与西池金母,共理二气,陶钧万物,养育群生。大凡天上天下,三界十方男子,得道登仙,悉皆掌管。盖凡升天之时,先参贫道,授与仙诀。大彻大悟后,方得升九天朝真而观元始。贫道职居紫府,统三十五司命,迁去灵官校品真仙。今朝上帝,因见下方自大禹之后,孔甲无仁不道;帝癸之后,诸侯多叛,暴戾顽狠,残忍伤生,至于禽鸟走兽不安。奉上帝着贫道遣文曲星下降,投胎于义水有莘赵家庄上,十月满足,其母不肯收留,送于空桑之内。后伊员外收留,养大成人,名为伊尹,佐于成汤,建都于亳邑。仙童,与我唤将文曲星来者。(仙童云)理会的。文曲星安在?上仙有请。(正末扮文曲星上,云)吾神乃上界文曲星是也。上仙呼唤,不知有甚事,须索走一遭去,可早来到也。仙童报复去,道有文曲星来了也。(仙童云)理会的,报的上仙得知,有文曲星来了也。(东华仙云)着他过来。(仙童云)理会的,过去。(正末做见科,云)上仙呼唤小圣,有何法旨?(东华仙云)文曲星,令请你来别无事,因为下方自孔甲以来,后至履癸,不修德政,暴戾顽狠,诸侯多叛,至于禽鸟走兽不安,民生涂炭。上帝敕命,着你降于下方,投胎义水有莘,隐于空桑之内,有伊员外收留抚养,习成事业,名曰伊尹。辅佐成汤,伐桀救民,解除苍生倒悬之苦,不必久停,即便往下方走一遭走。(正末云)既有上帝敕命,不敢久停,则今日便往下方去也。(唱)

【仙吕】【赏花时】今日个奉敕亲蒙圣帝差,(东华仙云)降生人间,辅佐于清朝,尔为仕途良相也。(正末唱)待教我谪降尘寰做将相才。(东华仙云)则今日离了紫府仙班,便索长行也。(正末唱)拜辞了玉阙共金阶,离了这仙坛世界。(东华仙云)上帝着你出离仙骨,托化凡胎,为世间辅弼之臣也。(正末唱)待教我出仙骨我今日去托凡胎。(下)

(东华仙云)文曲星去了也。贫道驾起祥云,回上帝话,走一遭去。当朝纲贤良出世,送空桑暂时隐匿。驾祥云独赴天庭,禀清词亲朝玉帝。(同下)


第一折

(外扮旦儿抱俫儿上,云)绀发荆钗一布衣,平心贤淑自能齐。村庄桑女无余事,守定催功织女机。妾身是这义水村有莘里人氏,姓赵名淑女。父母在堂,今皆年老。家中颇有些钱谷,人将俺父亲长者呼之。妾身年当二十岁,父母严教,不出闺门。不想我夜作一梦,梦见斗来大小一块红光,从天降下,落在妾身房门前,滚入房内,渐渐小了,被妾身擎在手中,不由的吞入腹中。撒然惊觉,可是南柯一梦。日久渐觉腹怀有孕,十月满足,生了这个满抱的孩儿。俺父母言道,俺家是有名人家,富贵闺女,不曾出嫁匹配,生此小的,恐人议论,不宜存留。抱着这小的来到这西庄伊员外家庄后,东观西望,无有一人,我将这小的放在这空桑里面,妾身回家去。哥哥也,你活也自活,死也自死。因孩儿颜貌奇绝不可当,光飘满室敬清香,只争室女难收养,送赴空桑天主张。(下)(外扮王留同伴哥上)(王留云)俺虽是庄农田叟,闲游北疃南庄。新捞的永饭镇心凉,半截稍瓜蘸酱。哩,哩,哩。伴哥,老员外言语,着俺四下里看田禾去来。(伴哥云)哩,哩,哩。咱往庄里看一看去,那里这般异香拂鼻?(王留做闻科,云)好香也,好香也!(伴哥云)你看那枯桑底下满地红光。(做见惊科,云)王留,可怎么空桑树里一个小孩儿啼哭?咱不可隐讳,报与老员外去来。(同下)(正末扮伊员外同李老人上)(正末云)老夫姓伊,双名致样,乃义永有莘人也。幼年颇看经书,隐居不仕,惟以务农为活。积蓄多年,广有钱谷,家业颇丰。又见老夫年高,人皆以老员外呼之。这个是俺当村里老弟兄李老人。早饭已罢,俺同看田禾去来。(李老人云)去来,咱在这槐阴直下少坐片时。好田禾也!老汉想来,自古三皇五帝,开创乾坤,教民稼穑耕种,富国养民,其功德不小也。(正末云)老人,若说五帝之时,你可也是不知道,你听我说与你也呵!(唱)

【仙吕】【点绛唇】混元始宇宙洪荒,二仪四象。天差降,五帝三皇,安排定百二山河壮。

【混江龙】把乾坤开创,教民耕种定纲常。疏河源功高大禹,行庠序重德尧王。那其间尧用一夔兴礼乐,公孙甲子论阴阳。端的便察地理占天象,留心于社稷,运用于穹苍。

(李老人云)想五帝之时,尧帝怎生存心于天下,加志于治民也。(正末云)老人不知,自古圣君至德至圣,端的有感也。(唱)

【油葫芦】想当日至德仁明掌万邦,用贤良定四方。用天之道理之常,弘敷五典无偏党。劳心尽思行温让,致令的四时和雨露均,八方宁士庶康,人心悦天意同和畅,因此上万国尽来降。

(李老人云)老员外是读书的君子,通达古今,若不说呵,老汉怎生知道,有如此大圣大德也。(正末唱)

【天下乐】那其间四野桑麻禾稼穰,百姓每讴歌将天祭享。军无战争民户昌,顺民心减税科,应天心绝逸荒,端的是普天下尊圣皇。

(王留、伴哥慌上科)(王留云)走走走!来到也。兀的不是老员外。(做见科,云)老员外,您孩儿同伴哥看田禾去,俺家庄后空桑之中,一个小孩儿在里头啼哭,异香拂鼻,红光满地。您孩儿每不敢隐讳,特来报与老员外知道。(正末唱)

【醉中天】他每都争急言情状,语句意慌张。(伴哥云)老员外,一个小小婴孩,在多年的空桑树里头里。(正末唱)他道是年小孩童在古树里藏。(王留云)特来报与老员外知道,并不虚言。(正末唱)更说道并不言虚诳。我这里心中暗想,今日个事从天降。(伴哥云)谁敢不报与老员外知道。(正末唱)一一的诉真情细说行藏。

(云)那空桑在那里?(王留云)在俺庄后面。(正末云)来来来,您跟老夫,指与我那空桑,我试看咱。(做走科)(王留云)老员外,这里便是也。(正末做见保儿科)(李老人云)老员外,这空桑中,便怎生得这个小孩儿来?此子生的非凡也。(正末云)果然如此,好是傒幸人也。(唱)

【金盏儿】你看他青渗渗秀眉长,高耸耸俊鼻梁。拳挛着手脚精神爽,潜形古树在村庄。生的来清奇面似雪,肤体白如霜。却怎么不教存画阁,莫不他举意隐空桑。

(云)下次小的每,与我抱起来。(王留云)理会的。(做抱俫儿科,云)好个小厮儿,不要哭,与员外做儿,你是有福的。员外,我着他打个能能。(李老人看科,云)此子生的形容端正,骨格清奇,非等闲之人也。(正末云)好奇异的形相也。(唱)

【醉中天】他生的神彩非凡像,美貌更端详。莫不是谪降天宫坠下方?不由我心欢畅。(李老人云)此子生的眉清目朗也。(正末唱)真乃是眉清目朗,可怎生流落在村庄深巷?他那里叫吖吖两泪成行。(云)王留、伴哥,好好的抱到家中,便寻觅奶母,好生将养着,也是好的勾当。(李老人云)此子若长成,必然贵重也。(正末唱)

【尾声】你与我诚心儿好温存,用意相将傍。看寒暑温凉作养,乳哺依时要忖量,另立所避风寒大厦高堂。莫张荒,等的他那气血方刚,那其间着志求贤将师道访,习练的才高智广,文强武壮,恁时节扶持王业尽忠良。(同老人下)

(王留云)老员外去了也。抱着这孩儿交与俺奶奶去来。休笑野庄家,地里去沤麻。转在庄后头,拾了个小娃娃。(同下)


第二折

(净扮陶去南领乔卒子上,云)我做元戎实是美,见阵交锋敢对垒。昨日教场去点军,吊下马来跌了腿。某姓陶名去南,在于履癸部下,为元帅统军之职。今有天乙,在履癸手下,为方伯之职。此人背了履癸之恩,自领一枝人马,与俺交锋,量你湫洼之水,一捻微尘,量他到的那里!左右,与我唤将副帅躲入巢来者!(卒子云)理会的。(做唤科,云)副将军,元帅有请。(净扮躲入巢上,云)我做将军诡诈,临敌上阵不怕,若还逢着好汉,当时跪下回话。某乃副将躲入巢是也。我小子文武兼济,酒肉中停。大人见我好汉,抬举我做一个副帅。前日在教场里射垛子,使的气力大了些,垛子也射不中,把我仰不刺叉跌下马来。在家正贴膏药,元帅呼唤,须索走一遭去。可早来到也。小校报复去,道有副帅老躲来了也。(卒子云)理会的。喏!报的元帅得知,有老躲来了。(陶去南云)着他过来。(卒子云)理会的。过去。(躲入巢云)元帅,呼唤小将那里使用?(陶去南云)副将,唤你来不为别,为因方伯天乙,背了履癸,聚起雄兵,要来与俺交锋。我想来。咱这里无甚么人马,履癸的命,着你起九夷之师,来合兵一处,与他拒敌。则今日便索长行。(躲入巢云)老子也,着我老躲去!我说我则起的九夷人马来,等拒敌天乙,可免了我出去罢。今日个领了将令,点本部下人马,便去起九夷之师,走一遭去。领将驱兵武艺高,机谋战策我曾学。九夷兵至擒方伯,免我区区走一遭。(下)(陶去南云)副帅去了也,等他起的九夷兵至,与方伯天乙交锋,走一遭去。天乙兴心起战敌,英雄陶帅敢相持。全凭于下能征将,砍破天乙脸上皮。(下)(外扮方伯天乙领卒子上,云)积祖坚心立大唐,教民功德赐为商。自从简狄吞遗卵,契生累代至成汤。某天乙是也,先事履癸,官拜方伯,某祖是唐虞大司徒契,教民有功,封于商,赐姓子氏,契生昭明,昭明生相土,相土生昌若,昌若生曹圉,曹圉生冥,冥生振,振生微,微生报丁,报丁生报丙,报丙生主壬,主壬生主癸,主癸生小官,是名天乙。仕于履癸,是为方伯,因履癸不道,诸侯多叛,暴戾顽狠,残虐军民,禽鸟走兽,为之不安。今无故兴兵证伐,某背了他,自领一枝人马,招安英杰,征伐不道。今闻义水有莘之野,有一人姓伊名尹。此人察风云以辨天时,望气色而观地理,有经济之才,安天下之手。某曾举荐与履癸,不能任用。此人复归有莘,见今耕于有莘之野。欲待征聘此人去,争奈无人可当此事。早间使人请仲虺去了,等他来时,一同商议。这早晚敢待束也。(外扮仲虺上,云)健顺依时佐国王,恤民定治岂非常
。调和鼎鼐遵仁德,燮理盐梅式大纲。小官仲虺是也,官居右丞相之职。因履癸不仁无道,暴戾顽狠,残虐生民,诸侯多叛。今又兴兵,与方伯相拒。小官正在私第,忧疑此事,方伯使人来请,须索走一遭去。可早来到也。小校,报复去。道有仲虺来了也。(卒子云)理会的。(报科,云)喏!报的方伯得知,有右丞相在于门首。(方伯云)道有请。(卒子云)理会的。有请。(仲虺见科,云)大人呼唤小官,有何事也?(方伯云)今请你来,为因履癸不道,暴戾顽狠,残虐生灵。今又兴兵与某相拒,某欲兴师,奈无军师。今闻义水有莘之野,有一人姓伊名尹,此人有经济之才,见今耕于有莘之野。某欲征聘此人,可教谁人可去为使?(仲虺云)别人也去不的,可差汝方持着宣命,征聘此人,走一遭去。(方伯云)斯言良哉!左右门首望者,汝方来时,报复某知道。(卒子云)理会的。(外扮汝方上,云)忠义悬悬皆隐袖,文雄浩浩以冲虚,民心安妥差科减,圣主施恩自有余。小官汝方是也,佐于方伯天乙手下,官拜上大夫之职。正在公馆理事,方伯呼唤,不知有甚事,须索走一遭去。可早来到也。左右报复去,道有汝方来了也。(卒子云)理会的。(报科,云)喏!报的方伯得知,有汝方大夫来了也。(方伯云)道有请。(卒子云)理会的。有请。(做见科)(汝方云)大人呼唤小官,有何事也?(方伯云)汝大夫,今请你来不为别,因履癸失政,无故兴兵,某欲率师征伐,以除民患,奈无军师。今闻义水有莘,有一人姓伊名尹,此人有经济之才,安邦之策。欲令你去征聘此人,意下若何?(汝方云)公子之命,不敢有违,小官愿往。(方伯云)既是你去,将着紫泥丹诏,玄纁玉帛,束带朝章,你领着驷马高车,伞盖仪仗,直至彼地,请命贤士伊尹,以攻暴桀,速救苍生之难也。(汝方云)谨遵君命。将玄纁丹诏,束带朝章,驷马高车等项,不敢久停久住,则今日直至有莘,请命伊尹,走一遭去。征聘深谋去意坚,有莘之野力耕田,乾坤多感天乙德,四海皆闻伊尹贤。(下)(仲虺云)大人,汝方此一去,将着厚礼朝章玉帛,况汝方是能文大儒,到于有莘,见了伊尹,必然征聘临朝,共同辅佐。小官无甚事,回私宅去也。伊尹忠良有大才,耕锄田野久沉埋。一朝入省为卿相,四海消除黎庶灾。(下)(方伯云)仲虺去了也,安排人马,接待伊尹。无甚事,且回后堂中去。夏桀无仁动远征,人心全失苦苍生。只因天怒兴戈甲,万里山河一战成。(下)(正末扮伊尹同隐士余章上)(正末云)小生姓伊名尹,乃义水有莘人也。前者方伯将小生举荐于夏,夏不能用,小生复归有莘,无志功名,
习学务农,播种耕耘,倒大来好是悠哉也。(余章云)哥哥,想你学成经纶济世之策,立国安邦之谋,若列朝纲,凭此大才,得受官爵显扬于世,可不强如耕种为活也!(正末云)隐士兄弟,你不知难于进用!想五帝之世,求贤用士,立业安邦,你是不知也!(余章云)你兄弟实不知也。(正末云)兄弟,你听我说一遍也。(唱)

【中吕】【粉蝶儿】想当日挚逝封尧,善能行圣人之道,以全图禹任皋陶。他每都应天心,行正法,将黎民抚教。自履癸临朝,运糟粕信从贪暴。

【醉春风】可怜见致涂炭庶和民,适灾危禽共鸟。见如今天乙修德有谁如,端实是少,少。上应天心,外施仁义,内存纯孝。

(余章云)哥哥若肯为官,吃堂食,饮御酒。门排画戟,户列簪缨,紫袍簌地,象简当胸,不强似在这山间林下,受此寂寞也!(正末云)兄弟,你不知我的心事也。(唱)

【迎仙客】我则待习农务耕绿野,趁农时效锄刨。(余章云)似这等不肯进身,哥哥高见为何?(正末唱)这的是老生涯养拙一世了。(余章云)似此可是怎生也?(正末唱)一任待卧烟霞,眠绿草,醒来时浊酒相邀。(余章云)哥哥差矣。似此怎么了得身事也。(正末唱)这的是伊尹穷安乐。

(汝方蜺马儿领卒子头答捧敕书、礼物上)(汝方云)小官上大夫汝方是也。奉方伯之命,征聘伊尹。左右摆开头答者!(余章云)哥哥,你见么,远远尘土起处,一簇人马飞星也似来,不知为何也。(正末唱)

【石榴花】我则见扬尘蔽日罩荒郊,(余章云)哥哥,人马来的近了也。(正末唱)更和那人马可便闹濩铎。(余章云)当前一匹马,走的至紧。(正末唱)当头里一匹骏马甚咆哮。(汝方云)左右,摆开头答齐整者!(正末唱)见从人列着,畅好是英豪。(汝方云)可早来到也。左右接了马者。莫非是伊尹贤士么?(正末唱)见一人下马连声叫。(慌科,云)小生是,小生是。(汝方云)贤士休惊莫怕,小官奉方伯之命,请贤士入朝为官哩。(正末唱)唬的我魄散魂飞。(汝方云)小官赍持紫泥丹诏,请贤士勿得怠慢也。(正末唱)他道是赍擎着一纸征贤诏。(汝方云)不必推辞,即便临朝。(正末唱)你着我疾快便临朝。

(汝方云)受了束带朝章者。(正末唱)

【斗鹌鹑】着我受束带朝章,怎发付这儒冠布袄?(汝方云)更有驷马高车,请升车到朝中,加升官职也。(正末唱)摆列下驷马高车,奉天建爵。又不曾燮理阴阳将鼎鼐调,退夷狄边塞遥。拜辞了草舍茅庵,受用的兰堂画阁。

(余章云)应聘而起,国家用人之际,乃君臣庆会之时。哥哥去朝中安邦定国,展你那胸中才调,扶持主上,可不强似在此耕种也。(汝方云)闻知贤士,识风云气色,观地理经纶,怀济世之才,安天地主手。奉命征聘贤士,辅安天下也。(正末云)量小生有何德能?不敢当,不敢当。(唱)

【上小楼】我无那擎天动作,又无那惊人才调。(汝方云)据贤士经济之才,俊伟之器,堪为将相也。(正末唱)我不会辨别星斗,嗅土闻风,云雾低高。(汝方云)贤士疾忙而起,贤臣遇明主而出。正谓此也。(正末唱)止不过播种耕耘,力习农务,攻锄田稻。(汝方云)见有丹诏敕文在此。(正末唱)怎消的紫泥宣一封丹诏。

(云)山野村夫,何以敢当。乞请大人收回成命。(余章云)哥哥,大人将着束带朝章,哥哥是必换了衣冠,休违王命,走一遭去。(正末唱)

【幺篇】你着我忙除了儒士冠,疾脱了粗布袍。(汝方云)左右伺候,头答摆的齐整者!贤士请登程途。(正末唱)他将水罐银瓶,伞盖头答,摆列周遭。(汝方云)贤士,你穿用紫袍金带,骑坐着那白马红缨,端的是显威严也。(正末唱)你道是白马红缨,紫袍金带,施威显耀。(汝方云)贤士为官,贤士的妻房情受五花官诰,为贤德夫人也。(正末云)荆布之妇。(唱)怎消受五花官诰。

(余章云)哥哥,既有宣命,不可固辞。(汝方云)贤士怀才抱德,方今用人之际,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济世安民,忠君报国,乃是男儿所为。沉埋田野,可惜了你那盖世英才。贤士不必苦辞,岂不闻君命召,不俟驾行。若坚持固辞,是故违君命,罪有所归也。(正末云)罢罢罢!则今日跟大人去来。(唱)

【耍孩儿】看一番揩磨日月兴宗庙,拣士马驱兵战讨。经纶天地定皇朝,保持的社稷坚牢。凋和那盐梅燮理阴阳顺,致令的天地和同风雨调。休想我污婪矫权狡,托赖着一人有庆,稳情取万姓歌谣。(云)大人,俺去来。(唱)

【尾声】慑伏的四夷朝帝京,八蛮贺圣朝。遍乾坤丰稔黎民乐太平表。(同下)

(余章云)哥哥去了也,这一去必然重用。无甚事,回我庄上去也。无分居官位,有志在桑麻。伊尹征聘去,我却自还家。(下)


第三折

(净陶去南领乔卒子上,云)我做元帅世罕有,六韬三略不离口。近来口生都忘了,则记烧酒与黄酒。某乃履癸部下大元帅陶去南是也。如今方伯兴兵征伐,难与他取胜,某令副将起九夷之兵去了,未知如何。小校,帅府门首望者,但有一应军情事,报复某知道。(卒子云)理会的。(净躲入巢上,云)区区副将躲入巢,打差不避路迢遥。九夷兵马不肯与,枉着我去走一遭。某乃躲入巢是也。去九夷借兵回来了也,见元帅走一遭去。可早来到也。小校报复去,道有躲叔来了。(卒子云)躲叔,我则叫你小躲儿。(躲入巢打科,云)我则是副帅,叫我小躲儿!(卒子做报科,云)休要打我,报复去。喏!小躲儿来了也。(陶去南云)道有请。(卒子云)躲叔,有请。(躲入巢做见乔礼拜科)(陶去南云)借兵如何?(躲入巢云)不要说,我到那里,卑辞厚礼,央他那军长,他坚意不肯借兵,着我使性子来了。元帅,我想起来,俺两个文武不济。(陶去南云)是文武兼济。(躲入巢云)哦,文武兼济,要那九夷怎么!则咱两个也擒了他。(陶去南云)你也说的是,则今日点就本部人马,你为先锋,我为合后,下将战书去,单搦方伯出马。你为兵,先与方伯交锋,某来接应。小心在意者。(躲入巢云)得令!大小三军,听吾将令:我是副将实英杰,临敌对阵莫乜斜。若是输了下的马,跪下叫他方大爷。(下)(陶去南云)某不必久停,奉履癸之命,统着人马,接应副帅,走一遭去。我的机谋武艺深,英雄胆略强似人。若是方伯威势大,跑到家里关上门。(下)(方伯同仲虺领卒子上)(方伯云)士马纷纷离乱间,黎民涂炭实难看。几回奋志除残暴,剑气冲天牛斗寒。某乃方伯天乙是也。为因履癸无道,某兴兵征伐他去。仲右丞,闻知履癸调九夷之兵,不肯从他。(仲虺云)便调了来,托公子洪福,也不惧他。(方伯云)今与他拒敌,必然要下毒手,大除残暴,以平天下,以安生民。奈无人运智铺谋,已差汝方去征聘伊尹去了,未知如何。(仲虺云)公子,汝方必然征聘伊尹来也。(方伯云)左右门首望者,但有军情事,报复我知道。(卒子云)理会的。(正末同汝方领卒子上)(正末云)小生伊尹是也。奉方伯公子之命,令汝方大人,持玄纁玉帛征聘小生,须索走一遭去。(汝方云)贤士,小官想来,贤士居于有莘之野,耕种为活,受如此辛勤,今蒙征聘为官,可不强似在山间林下也。(正末云)若论为官,端的受用;在山林之下,可也有一种快乐也。(唱)

【正宫】【端正好】再不见青霭霭柳阴浓,高耸耸山叠翠。乐耕锄拽耙扶犁,我如今受皇宣着我居官位,端的也衣紫身荣贵。

(汝方云)贤士,想为官立一人之下,入则雕墙峻宇,出则大纛高牙,兀的不头答两行,银盆水罐,伞盖车马,端的是威严也。(正末唱)

【滚绣球】我则见头答左右随,公人前后围。慢腾腾缓行着骏骑,喜孜孜列鼎而食。辅佐的中华社稷安,揩磨的乾坤日月辉。展经纶补完天地,尽忠减心若金石。(汝方云)聘贤士入朝,可也不轻也。(正末唱)凭着这两支手掌扶王业,稳情着百二山河壮帝基,四海传檄。

(汝方云)贤士,来到也。小官先过去报知。左右报复去,道有汝方征聘的伊尹来了也。(卒子云)理会的。(报科,云)喏!报的方伯得知,有汝大夫征聘的伊尹来了也。(方伯云)着他过来。(卒子云)理会的。过去。(做见科)(汝方云)小官奉命,征聘将伊尹来了,见在门首。(方伯云)道有请。(汝方云)理会的,贤士有请。(正末见科)(方伯云)远劳贤士不弃降临,适因履癸不道,暴戾顽狠,残虐生灵。他又兴兵,某欲剪伐。奈孤军寡和,知贤士有经济之才,知天时,谙地利,善人和,久屈于陇亩,特遣使以玄纁玉帛,卑辞厚礼,专为征聘,望贤士运神机,施妙策?指顾三军,保乾坤奠安,解生民涂炭。惟望贤士高鉴,实某之幸也!(正末云)量小生田野村夫,岂知安邦之策也!(唱)

【倘秀才】我本是田野中愚浊村鄙。(仲虺云)特请贤士辅于公子,着贤士权临八府,印掌三台,为柱石之臣也。(正末唱)怎做的相府内贤良宰职。(方伯云)据贤士之才德,堪可为国家柱石也。(正末唱)道我是立地擎天大柱石。(汝方云)因贤士超越今古,智识高明,特赐象简紫衣,则是着贤士尽忠诚辅弼也。(正末唱)则这白象简,紫罗衣。(方伯云)全凭你高才大手,安邦定国也。(正末唱)待教我安邦定国。(汝方云)贤士,今欲兴师,未彻兵家用事,贤士展神鬼不测之机,兴一旅之师,辅佐公子,以成大事。(正末云)小生是一扶犁叟,岂知兵家之事也!(仲虺云)论贤士之智能,觑夏桀有何难哉!(正末唱)

【滚绣球】止不过乐山林景色奇,向桑麻禾稼畦。(方伯云)休谦辞,久已知贤士之能,胸怀妙用,腹隐神机也。(正末唱)你着我帅军卒运谋施智。(方伯云)贤士,用人之际,正当展布大才也。(正末唱)你着我定乾坤施展兵机。(方伯云)俺这里有军兵百万,安下营寨,枪林剑洞,如铁桶相似,则是少个运谋的人,全凭贤士为之也。(正末唱)你道是齐臻臻的摆开阵势,明晃晃列着剑戟,闹垓垓密排着军队,映穹苍号带旌旗。(仲虺云)贤士,他那里兵势可也不小,亦有定计铺谋的将帅。(正末唱)者莫他坐中设下千条计,岂不闻阃外将军八面威,智勇无及。

(方伯云)某孤陋寡闻,如今临敌对阵,怎生排兵布阵,下寨安营,必然取胜,贤士略举其一二,以释愚蒙。(正末云)行兵大略,为将者智通万物,勇冠三军,坐于边陲,守而必固,布于行阵,战而必胜。此是为将之大略也。(唱)

【呆骨朵】向垓心战讨驱征骑,喊声高戈甲排齐。(方伯云)怎生下寨安营,排兵布阵,贤士必有奇正方略也。(正末唱)我与你兵列八方,军分四壁,依地势排军队,觑方位安形势,这的是行兵立阵谋,先识那临敌攻战机。

(方伯云)贤士不说,某怎知也!到来日点就三军,与他交锋,走一遭去。(正末唱)

【脱布衫】统雄兵劈面相持,驱貔虎扯鼓夺旗。恶狠狠扬威显武,气昂昂奋扬威势。

(方伯云)更有甚行兵妙略,贤士再说一遍咱。(正末唱)

【梁州】阵列八门生最奇,为将须知。军卒未饭帅休食,以此能伏制,甘苦共同宜。

【幺篇】怒无加责欢无会,士无衣将与重衣。这的是恤士功,安心计。能明此义,万众总归依。(方伯云)到来日某同贤士亲临战阵,与他交锋,务要剪伐大夏也。(正末云)论公子如此大德,将士效力,小生少助微智,临阵自有奇谋,量他到的那里也!(汝方云)此一去必然成功,皆赖贤士之能也。(正末云)放心。(唱)

【尾声】到来日安营下寨施才智,布阵排兵显武威。骨刺剌列绣旗,闹垓垓战马嘶。舍死忘生恶战敌,定乱除危攻夏畿。辅佐坚心立帝基,肱股忠良四海知。龙虎风云同际会,严定这一统乾坤万万里。(下)(方伯云)贤士去了也。(汝方云)他此去小歇小歇。(方伯云)人马已点就了也,左右,与我唤将费昌来者。(卒子云)理会的。(做唤科,云)费昌安在?(外扮费昌上,云)胆气冲冲智有余,过人骁勇有谁知。文雄武壮能攻守,定乱除危大丈夫。某乃费昌是也,公子部下都护将军。今因大夏失政兴兵,与公子拒敌,公子令汝方将玉帛征聘了伊尹来。正在帅府戟门听令,公子呼唤,须索走一遭去。可早来到也。小校报复去,道有费昌来了也。(卒子云)理会的。(报科,云)喏!报的方伯得知,有费将军来了也。(方伯云)着他过来。(卒子云)理会的,过去。(费昌见科,云)公子呼唤小将,那厢使用?(方伯云)费昌,如今夏国兴兵,与某争战,你统大兵前去拒敌。某新聘了伊尹贤士来,听他军前支拨。剪大夏,伐履癸,不可怠慢,小心奋勇,则要成功,不可怠忽。(费昌云)得令!统领大势人马,与他拒敌,走一遭去。袍染猩红砌锦花,剑含秋水出寒匣。枪刀耀日金光起,旗影翩翻映彩霞。昂昂勇烈相争斗,凛凛威风共战伐。来朝两阵相交处,管教贼子丧黄沙。(下)(方伯云)费昌统大兵去了,某同军师伊尹统领三军接应他,走一遭去。大德高才贯古今,施谋运智鬼神钦。剿除不道兴殷室,抚定苍生失望心。(下)(仲虺云)汝方,才观伊尹,果有大才,此一场必然得胜,平定暴乱。无甚事,咱且回私宅去来。(汝方云)右丞,咱同回去来。(仲虺云)只因履癸性暴强,荒淫无益动刀枪。天遣贤人诛无道,故教民庶得安康。(同下)

楔子

(净躲入巢蜺马儿领乔卒上,云)戴上傒子盔,穿上匙头甲。他每争闲气,着我去厮杀。某乃副帅老躲是也。统人马征战方伯,先领五千游兵引战,没奈何看事色,得手纁了为上计。大小三军,摆开阵势,如今两阵对圆,大家用心,袖子里袖上些石头,到阵上丢了枪刀,着石头打。这其间敌兵敢待来也。(费昌领卒子蜺马儿上,云)某乃大将费昌是也。奉公子之命,某领着人马,列下大营,与敌兵交锋。大小三军跟我来,径奔他营门去。(躲入巢云)来者何人?(费昌云)某乃大将费昌,是你爹爹。(躲入巢应科,云)哎!(费昌云)这厮无礼!尔乃何人?(躲入巢云)某乃履癸手下副将躲入巢是也。你弃了夏国,顺了方伯,我正要拿你这匹夫哩。(费昌云)这厮开这等大言,操鼓来!(做战科)(净陶去南蜺马儿领卒子上,云)大小众将,一齐的围上来,休着走了费昌也!(正末同方伯蜺马儿领卒子打旗号上)(正末云)公子,这个是奇门阵,大小三军,往前攻杀,休要走了此贼者!(陶去南云)怎么又走将两个来?哦,那个便是伊尹,量你个使牛的村夫,怎敢与某对敌!(正末云)这厮好无礼也!(做调阵子科)(唱)

【仙吕】【赏花时】俺这里耀武扬威胆气雄,勒马横枪豪气冲。(躲入巢云)赶的慌怎么了?(费昌赶科,云)那里去!(陶去南云)不好了,赶的我马不停蹄,我死也!(正末唱)凭着我方略立奇功,使不着你军雄将勇。

(陶去南云)副帅,不好了,倒干戈逃命,走走走!(同下)(方伯云)二贼子大败亏输,走了也。(正末唱)则消的一阵定疆封。(同下)


第四折

(外扮殿头官同仲虺、汝方领卒子上)(殿头官云)燮理阴阳赞圣威,经纶天地就中奇。身近丹墀传敕命,调和鼎鼐理盐梅。小官殿头官是也。因为履癸不道,暴虐生民,诸侯多叛,天下哀怨,起无名之师,拒有道之国。方今有方伯,原是契之世孙,商家苗裔,大起义兵,招安兵将,征聘有莘伊尹为军师,大军临一鼓而下,将履癸放于鸣条。公子正位,如今同费昌,须索走一遭去。(费昌云)履癸不仁,残害生灵,鸟兽不安,主人用玉帛辞厚袂,征聘军师到此,用计伐夏救民,其功不小也。(正末云)谁想有今日也呵!(唱)

【双调】【新水令】脱白衣平步上云衢,离尘途奋身独步。罗襕白象简,玉带挂金鱼。胸卷江湖,得志也叩銮舆。

(云)可是来到也。左右报复去,道有伊尹、费昌来了也。(卒子云)理会的。(报科,云)喏!报的大人得知,有伊尹、费昌来了也。(殿头官云)道有请。(卒子云)理会的。有请。(做见科)(正末云)大人,小官每来了也。(殿头官云)军师鞍马上劳神也。(正末云)既蒙聘取而来,今为臣下,岂辞劳苦。正当竭力尽忠,少图补报也。(殿头宫云)今日尔等筹策神谋,伐夏兴汤,天下大定,军民乐业。奉圣人命,与您众公卿加官赐赏,列土分茅。(正末云)量伊尹有何德能,敢受赏封官。少罄蝼蚁之心,偶尔剪夏安民,乃圣人洪福,非臣子之能也。(唱)

【沉醉东风】往常我着布衣深居白屋。(殿头官云)如今身登八位,职列三台,名标青史,显耀乡闾也。(正末唱)今日落清名显耀乡间。(殿头官云)如今奉命,将你官上加官,禄上加禄也。(正末唱)高官又赠官,禄重又加禄。(殿头官云)门排画戟,户列椒图,索是荣显也。(正末唱)列门庭画戟椒图。往常时蓑草为裀就地铺,今日个划地住兰堂画屋。(殿头官云)似你这般立大功勋,剪除暴夏,复立大汤,重整江山,竭力尽心,真乃是肱股良臣也。(正末唱)

【雁儿落】你道是立江山真肱股。(殿头官云)论你之功,如擎天玉柱,架海金梁也。(正末唱)又道我扶社稷为梁柱。(殿头官云)为臣者尽忠良于国,堪比良金美玉也。(正末唱)你道我尽忠心如美金,布德政如白玉。

(殿头官云)久闻军师行兵,察风云,辨气色。善用机谋也。(正末唱)

【得胜令】呀!你道我战讨善机谋。(殿头官云)真个是剑呼风雨降,笔走鬼神惊,识尽军机枢要也。(正末唱)你道我笔下见赢输。(殿头官云)马到处剪除暴夏。(正末唱)你道我剪除残暴夏。(殿头官云)一阵成功,辅天乙位,都于毫邑也。(正末唱)你道我平扶立帝都。(殿头官云)论功行赏,图形麟阁。标入功劳簿,遗芳万年。美哉伊尹也!(正末唱)这功绩纤需,要将我标入功劳簿。论谋略荒疏,怎消的凌烟阁上图。(殿头官云)你众官望阙跪者,听圣人之命;都只为夏履癸不道无仁,发顽狠暴虐黎民。是处处人心嗟怨,使鸟兽不得安存。方伯怒起兵征讨,聘伊尹运智行军。四下里攻围鏖战,仗神机得胜全赢。收取了州城国邑,散仓粮府库金银。放履癸鸣条修德,明正典责罚奸人。今日个论功行赏,赐官爵以励忠臣。伊尹升太师左相,仲虺升太师右丞,汝方与进阶二品,费昌为天下总兵。赐重爵身登八位,列簪缨光显门庭。论功次加官赐赏,一齐的拜谢天恩。

题目修德政天乙诛夏

正名立成汤伊尹耕莘

赏析 注释 译文

折桂令·荆溪即事

乔吉乔吉 〔元代〕

问荆溪溪上人家,为甚人家,不种梅花?老树支门,荒蒲绕岸,苦竹圈笆。寺无僧狐狸样瓦,官无事乌鼠当衙。白水黄沙,倚遍栏干,数尽啼鸦。
赏析

【正宫】塞鸿秋 代人作

贯云石贯云石 〔元代〕

战西风几点宾鸿至,感起我南朝千古伤心事。展花笺欲写几句知心事,空教
我停霜毫半晌无才思。往常得兴时,一扫无瑕疵,今日个病厌厌刚写下两个相思
字。
  起初儿相见十分砒タ,心肝儿般敬重将他占。数年间来往何曾厌?这些时陡
恁的恩情俭。推道是板障柳青严,统镘姨夫欠,只被俏苏卿抛闪煞穷双渐。
赏析 注释 译文

鹧鸪天·谁伴闲人闲处闲

段成己段成己 〔金朝〕

谁伴闲人闲处闲。梅花枝上月团团。陶潜自爱吾庐好,李白休歌蜀道难。
林壑静,水云宽。十年无梦到长安。五更门外霜风恶,千尺青松傲岁寒。
赏析 注释 译文

清平乐·春光欲暮

毛熙震毛熙震 〔五代〕

春光欲暮,寂寞闲庭户。粉蝶双双穿槛舞,帘卷晚天疏雨。
含愁独倚闺帏,玉炉烟断香微。正是销魂时节,东风满树花飞。
© 2023 积极知识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